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法國的一個偏僻山區,有一所男生寄宿學校,名叫“池塘之底”。高大緊閉的鐵門裏,男孩們淘氣頑劣,說謊、偷竊、惡作劇無所不為。
一個冬天的早晨,又矮又胖的馬修老師提著行李箱來到池塘之底——他將擔任這裏的學監。不幸的是,迎接他的竟是孩子們的口水、紙團和嘲諷。
“嘿,看那個‘光彈頭’!”“禿子!”
“安靜!閉嘴!”一個暴虐的聲音吼道。是哈桑校長!男孩們立刻噤聲了。
“你就是新來的學監克萊芒·馬修?”校長傲慢地揚起眉毛,“這些狡猾的小鬼,必須強力鎮壓!”
第二天,馬修老師看見校長擰著一個男孩的耳朵進了辦公室。緊接著,傳來了男孩悲慘的哭喊聲。
馬修並不認為體罰是有效的教育方式。在短暫的灰心之後,他嚐試著用愛心感化孩子。
可這群“問題兒童”並不好管。男孩們發現新老師“和藹可欺”後,惡作劇更加肆無忌憚了。一天晚上,學生宿舍傳來陣陣喧鬧聲。馬修走近一聽,男孩們正高唱著自編的小曲挖苦他:“光彈頭呀你完蛋啦!這裏輪不到你做主呀……”馬修推開門,孩子們馬上住嘴了,一個個呆立著,等待老師的嚴懲。可善良的馬修沒有生氣,相反,他驚喜地發現,孩子們雖然唱得不怎麼樣,但他們愛唱,他甚至聽出幾個孩子的嗓音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