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自己永遠是有待完成的”,格斯特的這句話說的便是這個意思。格斯特經常在報紙上發表詩作,是深受讀者喜愛的一個詩人。他之所以會成功,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他能常常向上望著他理想中的自我,而不滿足於現實中的自我。
他還說:“在去年暑假裏,我便是如此,我發覺我所希望的那個自我比現在的自我要聰明一些。在我那個遠離城市喧囂的鄉間茅舍裏,我列出了一個表,一方麵寫出我所要的東西,一方麵寫出我所不要的東西……這個表使我的人生變得更豐富、更快樂。”
要求自己上進的第一步,是要讓自己不滿足於停留在現有的位置上。不滿於現狀的感覺可以幫助你邁出關鍵的第一步。
比爾·蓋茨說:“如果我們有了一點成功便覺得了不得,這是很不好的。但是假如在我們為自己的成功自鳴得意時,有一個人來教訓我們一番,那我們就是很幸運了。”
不滿足於現狀,才會對生活有所追求,才能使我們熱血沸騰,幹勁衝天,才會使我們加倍努力。
池沼與河流的對話
我們的一切追求和作為都是一個令人厭倦的過程,做一個不知厭倦為何物的人就好。
——歌德
有一天,池沼向在自己身邊奔流而過的河流問道:“你整天川流不息,一定累得要命吧!你一會兒背著沉重的大船,一會兒負著長長的水筏,在我眼前奔流而過。小船小筏子更不用說了,它們多得沒有個窮盡。你什麼時候才能拋棄這種無聊的生活呢?像我這樣安安逸逸地生活,你找得到嗎?我是一個幸福的閑人,舒舒服服、悠悠閑閑地蕩漾在柔和的泥岸之間,好比高貴的太太們窩在沙發的靠枕裏一樣。大船小船也罷,漂來的木頭也罷,我這兒可沒有這些無謂的紛擾;甚至小筏子有多重我都不知道,至多偶爾有幾片落葉飄浮在我的胸膛上,那是微風把它們送來和我一起休息的。一切風暴有樹林擋住,一切煩惱我也沾染不上,我的命運是再好不過的了。周圍的塵世不斷地忙忙碌碌,我卻躺在哲學的夢裏養神休息。”
“哲學家,你既然懂得道理,可別忘了這條法則,”河流回答,“水隻有流動才能保持新鮮,我成了偉大壯闊的河流就是因為我不躺在那兒做夢,而是按照這個法則川流不息。結果呢?我的源源不絕的水,又多又清的水,年複一年地給人們帶來了幸福,因而贏得了光榮的名譽,或許我還要世世代代地川流不息下去。那時候,你的名字就不會有人知道了。”
多年以後,河流的話果然應驗了,壯麗的河仍舊川流不息,池沼卻一年淺似一年。池沼的表麵浮著一層黏液,蘆葦生出來了,而且生長得很快,池沼終於幹涸了。
挖掘潛能: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水隻有在流動中才能夠保持新鮮,人隻有在不斷進取的狀態下才能夠永葆生命的活力。既然生命不息,那就應該不斷進取,超越自我。
進取,就是不知足,就是不滿足已有的發展水平,不滿足已取得的成績。誌向高大、努力向上是進取,為改變現狀而奮力拚搏也是進取。一個人若是有了它,就會積極向上;一個社會有了它,就會充滿活力,就會大踏步地向前發展;一個國家有了它,就會國富民強,蒸蒸日上。
進取心是一種極為珍貴的美德,它能促使一個人做他自己應該做的事,而不是在被動的狀態下接受任務。胡巴特說:“這個世界願對一件事情贈予大獎,包括金錢和榮譽,那就是‘進取心’。”
一個誌向遠大的人應當不斷地發展自己,不斷地豐富自己。在眼界上,努力吸收新的知識,思考新的問題;在事業上,努力爭取年年有發展和增長。不滿足於現狀,不斷否定自己,不斷超越自己,不斷給自己樹立新的目標。簡言之,進取心就是主動地去做應該做的事情,而不是等待別人的吩咐。僅次於主動去做應該做的事情的人,就是當有人告訴他該怎麼做時,立刻去做。更次等的人,隻在被人從後麵踢一腳時,才會去做他應該做的事。這種人永遠都不會有出頭之日,他們往往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然而最糟糕的是這種人,他根本不會去做他應該做的事,即使有人跑過來向他示範該怎樣做,並留下來陪著他做,他也不會去做。他大部分時間都在失業中,因此,易遭人輕視,命運之神也不會永遠眷顧他。當一個人的進取心達到不可遏止的時候,他的成功便會具有必然性。比爾·蓋茨認為:進取心是一個成功人士首先必須具備的品質。當一個人失去進取心時,他周圍的一切都將失去光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