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挺進未知的領域 (2)(2 / 2)

“釩”的誕生

我們的忠言是:每個人都應該堅持走他為自己開辟的道路,不被權威所嚇倒,不受當時的觀點所牽製,也不被時尚所迷惑。

——歌德

1831年,曾以成功進行人工合成尿素實驗而享譽世界化學界的德國著名化學家維勒,收到老師貝裏齊烏斯教授寄給他的一封信。

信是這樣寫的:

從前,一個名叫釩娜蒂絲的既美麗又溫柔的女神住在遙遠的北方。她究竟在那裏住了多久,沒有人知道。

突然有一天,釩娜蒂絲聽到了敲門聲。這位一向喜歡幽靜的女神,一時懶得起身開門,心想,等他再敲門時再開吧。誰知等了好長時間仍聽不見動靜,女神感到非常奇怪,往窗外一看:原來是維勒。女神望著維勒漸漸遠去的背影,歎氣道:這人也真是的,從窗戶往裏看看不就知道有人在,不就可以進來了嗎?就讓他白跑一趟吧。

過了幾天,女神又聽到敲門聲,依舊沒有開門。

門外的人繼續敲。

這位名叫肖夫斯唐姆的客人非常有耐心,直到那位漂亮可愛的女神打開門為止。

女神和他一見傾心,婚後生了個兒子叫“釩”。

維勒讀罷老師的信,唯一能做的就是一臉苦笑地搖了搖頭。

原來,在1830年,維勒研究墨西哥出產的一種褐色礦石時,發現一些五彩斑斕的金屬化合物,它的一些特征和以前發現的化學元素“鉻”非常相似。對於鉻,維勒見得多了,當時覺得沒有什麼與眾不同的,就沒有深入研究下去。

一年後,瑞典化學家肖夫斯唐姆在本國的礦石中,也發現了類似“鉻”的金屬化合物。他並不是像維勒那樣扔在一邊,而是經過無數次實驗,證實了這是前人從沒發現的新元素——釩。

維勒因缺乏主動探索的精神把一次大好時機拱手讓給了別人。

挖掘潛能:

未知孕育著希望,孕育著未來。我們所能經曆的最難忘、最快樂、最美好的事物便是探索神秘的未知,這是所有藝術和科學的真正源泉。

孩子,請你試問一下自己這樣一個問題:你為何要固守一些“不去探索”的行為,而不到那奇妙的未知世界裏暢遊呢?也許你認為那樣確實給你帶來很多“好處”,這些“好處”是你固守這些行為的強大心理支撐力,例如你一直堅守成規,生活單調,你就永遠不必獨立思考;既然你已經有一個計劃,那麼遇事隻要看看計劃就好了,而不必動腦筋思考,等等,但是,這種好處除了能使我們的生活走向呆板和麻木之外,還有什麼呢?

所以,孩子們,我們要保持對未知的探索欲望。隻有這樣我們才不至於像故事中的維勒那樣把成功的機會拱手讓人。

探索麻醉手術

向還沒有開辟的領域進軍,才能創造新的天地。

——李政道

威爾士是美國東北部哈特福德城的一位牙科醫生,是西方世界醫學領域對人體進行麻醉手術的最早試驗者。在威爾士以前,西方醫學界還沒有找到麻醉人體之法,外科手術都是在極殘酷的情況下進行的。

後來,在英國化學家戴維發現笑氣以後,1844年,美國化學家考爾考察了笑氣對人體的作用,帶著笑氣到各地作旅行演講,並做笑氣“催眠”的示範表演。這天他來到美國東北部哈特福特城進行表演,不想在表演中發生了意外。那是在表演者吸入笑氣之後,由於開始的興奮作用,病人突然從半昏睡中一躍而起,神誌錯亂地大叫大鬧著,從圍欄上跳出去追逐觀眾。在追逐中,由於他神誌錯亂,動作混亂,大腿根部一下子被圍欄劃破了個大口子,鮮血泉湧般地流淌不止,在他走過的地上留下一道殷紅的血印。圍觀的觀眾早被表演者的神經錯亂所驚呆,這時又見表演者不顧傷疼向他們追來,更是驚嚇不已,都驚叫著向四周奔去,表演就這樣匆匆收了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