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民不畏威(2 / 3)

後來隨著山寨的影響力慢慢的擴大,管理的地盤也跟著大起來,全靠雙腿來回走,有些吃力,在一些匪眾的建議下,便開起了馬場。

十多年之後,馬龍領導的皇姑寨的馬匪,在人數和掌握的地盤上,在皖西這一片隻能算是中等偏下的水平。可是要論影響力,周圍的山寨基本都會賣個麵子。

這十多年裏,程老一邊應用自己所長,管理起山寨的後勤,也包括馬場,一邊將書稿修訂完成。

後麵便就有了火燒當鋪,以及國峰薛鍾上山的事。

聽完馬龍的回憶,國峰將《道德經》遞給馬龍,說道:“馬叔,我大姑也叫王德玉。”

馬龍說道:“我知道的,我就是你姑父。”

國峰聽到後,後退了三步,朝著馬龍磕了三個頭,心裏想著是叫姑父,可是叫出來的卻是:“馬叔。”馬龍見國峰改不了口,便扶起國峰坐在自己身旁,就聽國峰說道:“我叫習慣馬叔了。改不了口。”

馬龍笑笑說道;“就叫馬叔吧。”

國峰岔開話題,說道:“聽我奶奶說,我大姑是被土匪害死的,看來,是他們誤會了。”

“是的,當初玉兒就是被我搶走的,一年後,就死了,被誤會也是正常的。”馬龍接著說道:“隻是可憐你大姑沒有跟我過上一天好日子。”

“馬叔,別這樣說。”國峰想勸勸馬龍,可是找不到合適的話,便閉了口。

就在這時,旁邊的一名的大漢,說道:“程老不行了。”

三人將目光都集中到程老身上,此時的程老麵色慘白,雙目微閉,十分安詳的躺在床上。

馬龍伸出左手,按下程老的脖子上的動脈,探得沒有心跳,便對著三人搖了搖頭。

雖然國峰知道程老是熬不過今晚的,可是到了這個時刻,眼淚還是忍不住留下來了。

馬龍四人在程老前排成一排,四人一起向程老磕頭。

第二天一早,獄卒便將死去的程老拉出去了,在亂墳崗上隨便挖一個坑,將程老埋了。

程老的死,對國峰的打擊相當大。在國峰的心裏,程老之於國峰,就好似大山之於樹木。山之不存,樹將焉附。

馬龍和兩位兄弟看出國峰悲痛的心情,私下裏商量怎麼讓國峰擺脫痛苦,馬龍便想起了程老曾經用在自己身上的方法。當下,便督促國峰學習老子的《道德經》。

冬天的衙門,幾乎是無事可做,大化坪鄉的衙門也是如此。馬龍和國峰便過上與書作伴的悠閑日子。時間過了半個月,馬龍的傷也漸漸的好起來了。

轉眼間,時間過了兩個月,日頭到了臘月七八號的樣子。這天一早,獄卒提審馬龍,直到下午,兩個獄卒架著滿身是傷的馬龍回到獄中。國峰和兩兄弟便圍了上去,將馬龍扶到床上,噓寒問暖起來。國峰細瞧馬龍身上的傷,是皮鞭抽出來的。

待獄卒走後,馬龍便說出了事情的原委。早上,他被兩個獄卒帶到監獄,穿過儀門右側的生門進入大堂。大堂上,一張長桌,長桌上放著驚堂木和一個放著竹簽的簽筒。鄉長坐在放在長桌後麵的太師椅上。長桌下方右側放著一張太師椅,椅子上坐著張師爺。大堂兩側,各站著四名身著一色軍裝,肩背長槍的士兵。

獄卒將馬龍帶到大堂後,便回去了。站在大堂裏的馬龍,心裏做了個權衡: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張師爺和我的仇怨太深,但是這個鄉長跟我基本沒有交集,所以對待兩個人的方式是不同的。不管怎麼樣,以保全性命為主。馬龍心中暗暗打定了主意。

這時,張師爺站起來,控訴馬龍,說道:“光緒二十年前後,賊人占據山寨,組織人馬,對抗朝廷,為禍一方。到如今,已二十餘載。今逢民國初建,萬象更新,民心思安。得勇士數十人,上應天意,下順民心,一舉蕩平賊人。此乃天命所歸,亦是民心所向。今賊人立於堂下,怯怯懦懦。吾等生於皋陶故地,定當遵守法紀。今將賊人亂紀之事,呈上。”說完,便掏出一個小冊子,遞給鄉長。

這次提審馬龍,張師爺有些心虛,本以為馬龍不懂文言文,便以文言文告訴鄉長馬龍是土匪,同時也讓馬龍心虛害怕。

不曾想,馬龍聽完張師爺的稱述,便說道:“光緒二十年,那一年是甲午年,李中堂和日本國打了一場海戰,沒贏;打敗後,就給老百姓收稅,好多山寨都在鬧,是我帶著皇姑寨的兄弟們維持了當時混亂的局麵。一直到民國這二十年裏,我們皇姑寨一直安安分分,遵守法令。前段時間,有人帶領士兵,攻占山寨,山寨三十多口人命喪黃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