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三個巴掌(2 / 3)

隨著國峰活動胳膊,綁著的繩子慢慢的鬆開了,國峰便抖掉身上的繩子後,雙手用力撐坐在馬車裏,繃緊肌肉來緩解受到捆綁導致血液受阻而發麻的雙腿和胳膊。

約過了幾秒鍾後,胳膊和雙腿酥麻的感覺好些了。國峰來到程老的身後,解開了綁在程老身上的繩子。國峰將水壺遞給程老。就在程老喝水的時候,國峰解開了捆綁在馬龍和兩名山寨的兄弟身上的繩子。

此時,馬龍處於半昏迷的狀態:發白的嘴唇上起了一層褶皺的幹皮,發白的臉上像是貼了一層白紙,雙眼微眯著。

程老喝了一口水,又將水壺遞給國峰,國峰左手接過程老遞過來的水壺,右手扶起馬龍,將水壺湊到馬龍的嘴邊,將水一點一點的倒進馬龍的嘴裏。

待馬龍的嘴唇被水滋潤的褶皺的幹皮不見的時候,國峰將水壺遞給另外兩名兄弟,同時,解開布包,拿起一個饅頭,撕了一小條,塞進馬龍的嘴裏,待馬龍吃進嘴裏後,國峰將布包裏的饅頭分給程老和兩個兄弟。不多時,包裏的饅頭吃完,程老五人都恢複了些力氣。

彼此都沒有說話,隻能聽見馬車吱吱呀呀前進的聲音。一時,氣氛有些壓抑。就在國峰準備開口說話,打破沉寂的時候,馬車停下來了。馬車裏走進來兩個士兵,依次將五人帶下馬車。

馬車停在大化坪鄉的鄉衙門大門口。大化坪鄉的衙門的布局是仿照縣裏的衙門建造的,規模和占地都小於縣衙。這衙門是挨著道路門朝東開,衙門口,左右各立著一座石獸,觀這石獸:

鬃密目睜獨角長,

口張牙齜四爪利。

昂首挺胸合雙翼,

威嚴矗立門兩側。

這石獸,名曰:獬豸。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上古神獸,額長一角,能辨曲直,見人相鬥,則以角觸邪惡無理者。古人視為執法正義的化身。也是帝堯的刑官皋陶的坐騎。

大門的門框上赫然一副對聯:

治浮梁,一柱擎天頭勢重;

愛邑民,十年踏地腳跟牢。

門楣上寫的橫批是:“靠實功夫”。

進了大門,是一條長約四丈(約13米)寬約一丈(約3米)的官道,官道的盡頭是一座儀門。

儀門,顧名思義,即“禮儀之門”。儀門是衙門裏最為高大雄偉的一座門,立於兩層三級台階之上,青牆灰瓦,烏梁朱門,門上有黃銅大釘。隻見儀門緊閉,兩側各有兩個小門,右手邊為“生門”,常開;左手邊為“死門”,常閉。

官道右側依次是申明亭和三班室,官道左側便是馬龍一行人要去的地方:監獄。

所謂的監獄就是兩排關押犯人的屋子,在屋子的牆壁上寫著八個大字:“刑罰無嬉,罪惡莫瞞”。兩個屋子中間有一個進出的小門。這個監獄隻是大化坪鄉暫時關押犯人的地方,所以很多設施不是很全麵。小門連著的是過道,過道兩側是對開的房間,每邊五間,類似於現在的筒子樓。馬龍一行五人被帶進小門,關在一個空房間裏。這房間裏是一個用磚頭砌起來的,三麵挨著牆的大床。大床上,放著稻草、棉被。大床前麵是一張桌子,桌子上放著一盞煤油燈。地方還有幾個有些斷腿的,缺麵的凳子。顯然很久都沒有人住在這裏過了。

現在這十個房間,隻關著馬龍五人,看守人員,看了馬龍五人,知道周圍是高牆,隻要守住小門,他們便逃不出去的。國峰從其他幾個屋子裏,找了幾床稍微幹淨點的被子,又將屋子裏的稻草抱到了別的房間裏。接著稍微打掃打掃房間。

程老,一個七十多歲的老頭,承受不住顛沛的辛苦,又受了些風寒,就在到監獄的頭天晚上,便病倒了,從此一直躺著,起不得床。

另外兩名兄弟,受了不同程度的傷。不過,每天倒是可以下床,稍微活動活動筋骨。

轉眼間,程老和馬龍在監獄的床上躺了三天了。這三天裏,國峰一直照顧著程老和馬龍,包括喂飯、洗臉、洗腳、清洗馬龍的傷口。三天後,馬龍的身體有些好轉了。第四天早上,馬龍拖著軟弱的身體從床上起來,在屋子裏走走,活動活動三肢(斷了一個胳膊)。就在國峰扶著馬龍在屋子溜達的時候,屋外一陣嘈雜聲,接著有一行人的腳步漸漸由遠而近,來到屋外。

隨著屋門打開,屋子裏走進來四個人:兩名背槍的士兵領著一名約四十歲的莊稼漢和一名穿著一身白布素衣,頭上裹著白布的少女走了進來。按照當地的風俗,隻有家裏有人去世,才會在頭上裹上白布。

看少女的容顏和神態不到二十。白布素衣掩蓋不住高挑的身材,頭裹白布反倒氣勢洶洶。俊俏的臉蛋上隱約的看到兩道已經幹涸的淚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