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馬浩之死(1 / 3)

民國初期革命黨人紛紛將各地鄉勇按照北洋新軍建製進行訓練,話說安排到蘇埠鄉的來的革命黨人將當地的鄉勇整編之後的部隊是一個排,共計四十六人,排部四人,排下麵是三個班,每班十四人,其中一個班長名叫楊青(按照北洋新軍編製,人數與現代部隊人數不同,且排下麵叫棚,與班類似,這裏以班代替)。經過整編之後的部隊,受到了嚴格的訓練並配備上了新式武器,戰鬥力得到了明顯的提升。這一個排四十六人主要負責蘇埠鄉的治安以及碼頭的安全。

今年三月二十八(農曆)的晚上,正趕上楊青這班十四人巡夜,從蘇埠鄉乘船至南京大約需要二十日,每年需在四月前將山貨從碼頭運出去,芒種之前到達南京以錯開梅雨季節。因為第二天有船出碼頭,所以晚上楊青巡夜格外仔細。

雖然隊伍裏給隊員配備了長槍,給楊青配了一把短槍。可是楊青平時卻離不開他的樸刀。倒不是他的槍法不好,隻是這把刀跟著楊青近十年了,已經產生感情,在加上楊青刀法純熟,另外手提一柄樸刀比短槍更有威懾力。

楊青一行人登上貨船,挨個船艙檢查。當檢查到裝載茶葉的船艙時,楊青看到孫掌櫃提著馬燈還在船艙裏檢查茶葉,楊青把樸刀立在門口,對著屋內的孫掌櫃說道:“孫掌櫃,沒回去呢。”

孫掌櫃站起身來,說道:“沒有呢,不放心,過來看看。楊隊,江上水汽大,不放心,看看茶葉密封的好不好”。

楊青說道:“是的,茶葉不比別的東西,受了潮,就不好了”。

待孫掌櫃檢查完畢後,孫掌櫃隨楊青一行人走出船艙,楊青留了兩人看守船隻。餘下的人繼續巡視。

路過一個山神廟,楊青看到廟裏亮著燈光。一行人躡手躡腳走到屋外。就聽屋內的人說話聲音。

“我們這麼多年,一直這麼小打小鬧,也發不了財,天天在刀尖上翻跟頭,幹的都是玩命的事,眼前就有樁大買賣,把它做了,以後咱就洗手不幹,回家過日子,您看,可以嗎?”

“這是一件大事。”

聽到這,楊青招呼孫掌櫃離開,待孫掌櫃走遠了,楊青分了四個人堵住山神廟的大門,自己帶著剩餘的七個人正準備衝了進去的時候,聽到屋內傳來了聲音。

“弟兄們,這些年弟兄們跟著我,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累,我馬龍心裏跟明鏡似的。正所謂,官有官道,匪有匪道。我馬龍能夠在這一片立得住,靠的就是江湖道義。依我看,今晚上做的事,就算了吧。”

聽到屋內的聲音傳來馬龍的聲音,楊青吩咐手下暫停行動。

不多時,就聽李英說道:“既然馬叔說了,那我們就不做了,以後也不能做。”

聽到屋內的說話聲,楊青心裏想:如今這兵荒馬亂的時候,土匪和官府看似是死對頭實則都在維護一方治安。馬龍這一片已經這麼多年了,口碑是不錯的。得饒人處且饒人,讓他看到我們這種態勢,必然結下梁子,還不如退去。

楊青是左手握刀,就在楊青招呼部隊退去的時候,一個站在楊青旁邊的隊友將長槍往肩膀上背的時候,槍炳撞在樸刀上,發出輕微的響聲。雖說聲音不大,可在這夜裏,卻是能夠讓屋裏的人聽的真真的。

馬龍、李英帶著屋內的七八個大漢迅速從屋子裏出來,迎麵看到楊青的隊伍。李英說道:“原來是楊隊長,好久不見。”

楊青賠笑道:“大當家、二當家,今晚是在下巡夜,看到屋內有亮光,職責所在,特地過來看看。”

李英說道:“楊隊長,咱們也是老交情了。今日在這裏碰到,我倒是有一個不情之請。”

楊青說道:“二當家有何貴幹。”

李英說道:“我聽說,楊隊長一把樸刀無敵手,我早就想和楊隊長過過招,不知道楊隊長可否賞臉。”

楊青說道:“二當家說笑了,那是大家夥抬舉我。在下雕蟲小技,豈敢在真神麵前賣弄。”

李英說道:“楊隊長這麼說,是我李英麵子薄,請不動楊隊長了。”

馬龍看到楊青猶豫的神情,走到李英和楊青中間打起了圓場:“楊隊長,這李英在寨子裏常說‘有機會一定要和楊隊長比試一場’楊隊長你們就當是以武會友,無論輸贏,不傷和氣。”

聽到馬龍這麼一說,楊青知道,這場比武是鐵定避免不了的了,便說道:“承蒙二當家看得起,我楊青是洗澡盆洗臉——好大的麵子。咱們點到為止。”說完,將樸刀交給隊友,從李英旁邊的大漢手上借了把馬刀。周圍將近二十人自動讓出一塊空地。

楊青左手握著馬刀與李英在空地上對峙。李英一臉不高興的拿刀指著楊青用質問的口氣說道;“楊隊長,和我打,你用左手?”

這時,楊青的一個隊友說道;“二當家,我們隊長是左撇子。”

聽到隊友的解釋,李英拿著馬刀抱拳說道:“楊隊長,你別讓著,咱們真刀真槍,痛痛快快的打一場。”

說完,馬刀往上一舉,提步奔來。

“咣”的一聲,兩刀相撞的力量衝擊著兩人各自後退了兩步。

隻一招,馬龍便看出兩人功夫難分伯仲。而這兩人心中都暗暗感歎:好功夫。為碰到一個旗鼓相當的對手,暗暗高興,忍不住相視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