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四章 心寒(1 / 3)

王孟英到底沒能達成所願,將文啟帶回京口。WwW COM

不過對於他來,也不算完全白跑一趟,毫無收獲的。

雖然當時被文啟明堂正道的將了一軍,噎得無話可,但心裏頭總歸不滿的。隻不過鑒於有外人在場,有些話兒自是不好這麼大喇喇的直接宣之於口的。

眼見文啟不給台階他下台,張了幾回嘴,還是隻得向秦老爹提出,能不能容他們叔侄談一談。

秦老爹自然應諾。

他一打眼,就知道王孟英同文啟一樣,怕也是遭了大罪的。兜兜轉轉,死裏逃生,叔侄倆還能再見,著實不易,倒是觸動了秦老爹的心腸了,自然要給他們些許私密的空間,叫他們叔侄倆能體己話兒的。

可家裏頭一眾眼巴巴的字輩們自是不免擔憂的。

自是不擔心文啟在語句、拳頭上吃虧的,怕的就是文啟被王孟英三兩句鬼話一糊弄,就傻乎乎的信了他的邪。

不得不,在字輩們眼裏,甚至在花椒看來,企圖帶走文啟的王孟英已經不能算是好人了。

好在文啟並沒有這樣好糊弄,更不是個傻的。

從日昳到日落,經過反反複複的溝通同商榷,最終同王孟英達成了初步的共識。

隻王孟英嘴上雖然應下了,可因著同他的計劃大相徑庭的緣故,這心裏頭自然不會舒坦的,仍舊邁不過這個坎兒。

心存顧忌,或者打心裏對文啟、對秦家都極為忌憚。

他對文啟的印象其實並不很深,隻知道族裏頭大概是有這麼個孩子的,畢竟他們三槐堂王氏也曾傳承有序枝繁葉茂,裏外裏那麼些個房頭,他確實不能記住且認得每一個丁口的。但他同文啟的父祖卻是都曾打過交道的,尤其文啟的父親,也就是他的族兄,他們辰光還曾是同學,一道在族學裏頭念書來著的。

自然知道這二位俱是實誠人,安安分分老老實實,族裏頭難得聽到他們的聲音。哪成想龍不生龍,鳳不生鳳,老鼠的兒子不但會打洞,還會上,文啟年紀竟就這樣的奸刁,可是半點不似他們王家人的。

再一想到文啟被秦家撫養了這些年……或許還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緣故。

不禁搖頭,隻不過既是已經勉強談妥了,自是不敢久留的。

王孟英當時就婉拒了秦家留客的好意,夜裏頭堅持歇在了崇塘的客棧裏,卻是基本沒怎的睡,熬到亮,就又登上了駛往京口的商船,離開了崇塘。

一來一回行程七八,卻總共在秦家待了不到兩個時辰。

作為族叔該的話,更是一個字兒都沒……

然後到了八月中旬,秦連豹一行從新安府回來後,僅僅在家過了個八月半,休整了三五,秦連豹又再次出門,帶著文啟同羅冀前往京口,去履行文啟的承諾。

也就是在當年簽訂的一幹契書上頭,複又添上了王孟英的名諱。並應王孟英的要求,文啟還額外同他簽了一份契書,同意待七年期滿之後,由文啟出麵將當年托管給他人保管的產業收回,除開文啟自家的一份私產外,會將三槐堂名下的所有產業集中歸於公中,並由王孟英日常打理。

至於文啟,則有監督的權利。

倘若一旦現王孟英有隱匿、侵蝕等弊行,將會按照族規,論以懲處。

這是文啟同王孟英達成的共識,也是各自一連退了好幾步的結果。

其實按著王孟英來時的籌劃,文啟既然還未弱冠,還是個孩子,接了他家去,不斷了他的嚼裹,也算是族親一場了。

哪成想文啟年紀,這樣難纏,一步不肯退,不肯跟他回去不,也不同意將托管出去的產業要回來,隻還有五年辰光,五年之後,待他弱冠,再來協同處置祖產。

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沒有法子,文啟不肯讓,他又不能這麼不明不白的回家去,隻得讓步。

可一旦開了這個口子,就沒個收梢的辰光了,讓到最後,不但隻能同意文啟暫且不回京口,也同意五年之後再收回產業,更默認了文啟關於暫且不設族長管理宗族事務以及家族事務的主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