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三章 怨言(3 / 3)

他的目光就瞬間定在了這位斯斯文文的少年人身上。

與此同時,文啟的目光也落在了眼前這位瘦削、蒼老的老人身上,不敢相信,他就是自己模糊記憶中的那位族叔。

……

花椒也沒有想到,這才幾的工夫,京口竟然就來人了。

她還以為甚的都要你來我往一番,探明底細,方才會約定見麵、麵談的。

畢竟這年頭,出行實在是不便。尋常人家,再是沒有走就走這麼一的,卻是要做一回勁,才有上路的勇氣的。

再聽石頭的描述,顯然,據是文啟族叔的那位男子,現今的景況並不很好。不但經濟上或許非常拮據,身體情況也不容樂觀。

可在這樣的情況下,他都急不可待地趕了過來。

在石頭看來,這是他關心文啟的緣故。可在花椒看來,或許並不盡然的。

隻不知道他此行的目的究竟何在。

不過花椒很快就知道了他的目的了,過去斟茶倒水的石頭和尚很快就探得了消息過來。

告訴花椒:“文啟那族叔要帶他回去京口呢!”

兩人俱是眉頭緊皺,花椒也長籲了一口氣,卻並不意外,反而有鬆一口氣的感覺。

能知道他的來意,這事兒就不難辦。

隻正廳裏,文啟卻是詫異的。

並不詫異於王孟英要帶他回京口,這在他之前的設想之中。

他還是詫異於幾年不見,族叔怎的會蒼老到這樣的地步。不僅僅是比多年前蒼老了不知多少,更是比之實際年齡,不知道衰老了多少。

而更詫異的,是族叔在他的記憶裏,似乎是溫文爾雅的一個人。或許這樣,三槐堂的許多長輩,給他的感覺都是儒雅的,謙遜的,也是文弱的。

可自打他們入座互曉身份後,族叔沒有向秦家長輩道過一聲謝,哪怕純屬謙辭客套的話兒都沒一句,直接開門見山的就他已經能夠確認他的身份了,所以這趟過來,就是為了將他帶回京口的。

還甚的:“既是自家三槐堂王氏的子孫,那自然沒有流落在外,怠慢祖宗祭祀的道理……”

這話一出,文啟自是心知肚明,原來王孟英對他是心有怨言的。覺得他明明找回了京口,卻沒有留下重振家聲,反而回到了崇塘,置祖宗家族於不顧……

不得還要認為秦家這在其中是耍了手段的,以至於他連秦家都遷怒上了。

可不管怎的,這些他都認。

他承認,此時此刻,他確實不想再回去京口了。

曾經一度,他是很想很想回去京口,就連做夢都想。之前也一直決定待他報恩之後,就返回京口。可現在,或許從他收到王孟英的那份信時起,句心裏話,他確實是覺得心頭一塊大石頭落了地的。

他確實在想,是不是能夠不回京口的。

而當兄弟姐妹們為此憂慮,忐忑不安的向他求證時,他整個人卻是豁然開朗的。

已經故去的爹娘親人都在他的心裏,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兄弟姐妹們都在他的身邊,他們在哪,他的家,就會在哪……

但有一則,這幾年上,他是從來不曾斷了祖宗的庚飯的。不光是他,家裏這麼多異姓的兄弟姐妹們,四時八節的,都不曾斷了各自的祭祀的念想。根本不用他們多些甚的,家裏頭從來都會將一應祭品打點齊備,容了他們在後山、溪邊私祭。

雖然下意識的覺得同王孟英多無益,可他還是不想秦家的善意被人誤解,還是原原本本的把秦家的恩德解釋給王孟英聽。

一邊一邊留意王孟英的神情反應,可他卻明顯是一隻耳朵進一隻耳朵出,並不放在心上的,更沒有感恩之心,隻是胡亂一點頭。

文啟難免有些失望的,想了想,就起身躬身道:“秦家救我於危難,又撫育我成人,理應回報。這才仰不愧於,俯不怍於人,才沒有辜負三槐堂王氏的血脈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