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按著秦老爹當初的打算,是隻預備入冬農閑後,將河堤重新修築一番的。
畢竟去年鬧洪之後,原本下寬上窄的溪埂早已被衝刷的一般齊,土質鬆軟,流土、管湧問題甚多,甚至於又多了不少老鼠螞蟻的老巢。
若不修繕,再遇洪水,豈不是又得決堤。
卻沒想到在大家夥的齊心協力之下,堡牆的完工比預計竟是提前了三個月。
秦老爹與秦家兄弟心裏頭不是沒數兒的。
索性將因為提前完工而結餘下來的餘款拿了出來,盤算著把門前這段屬於周家灣的,三裏有餘的溪流也徹底清一遍。
雖因著蓮溪是活水的緣故,一年到頭的,就算冬亦能自然流動,是有自淨的能力的。
一到開春,也有鄉鄰下水罱泥作為肥料用。可到底能力精力俱是有限,哪裏能夠把整段溪流通通清上一遍的。
再加上前年的那場洪災,雖曆時將近半年已經自淨幹淨,可還是有大量行洪時的泥沙沉積在水底。
溪水不如往年清澈,這就是明證。
自然沒有不應的。
秦老爹在中秋前的宴席上一提出,所有人俱都拍手稱好。
知道秦家為著開河築堤,不但置辦了成船的黏土、石子還有竹木,這會子又買了兩艘木船、打了鐵罱,知道不是一筆甚的數目,還都不肯要工錢。
秦老爹和秦家兄弟也沒為這事兒和鄉鄰們爭執,隻是仍舊叫秦連龍記工,又讓秦老娘帶著幫廚的婦人們照常備下熱湯飯。
他老人家則和老舅公一道,暫且把漸漸安排好家裏地裏的活計、聚攏過來的勞力們分作兩班。
一班專門負責行船罱泥開河,通常四五個人一艘船。一人劃船,其餘人則是手持竹竿罱泥,一可以罱上五六船泥來。
一班專門負責重築溪埂,打樁固定、抽槽換土、灌漿洞穴,並在臨河兩麵澆築黏土隔牆。
隔壁漏鬥灣的王村長忙完地裏的活計後,也帶著一班壯勞力過來幫忙。
不要工錢,也不肯留下用飯,隻希望周家灣這邊完工後,能把五板船和鐵罱借給他們村使一使,也把門前的溪流清上一清。
王村長這話的時候老臉漲得通紅,可他也是沒辦法了,秦家這兩條半新不舊的五板船就花了十多兩銀子,至於這些個鐵罱工具的,就更不必了。
他們合村幾十戶人家,幾年也攢不出這二三十兩銀子來的。
秦老爹雖沒想到王村長也打算開河,不過買來五板船打造鐵罱本就是用的,更別這兩年漏鬥灣的諸多鄉鄰還幫了他好大的忙,自然沒有二話。
不過卻也不要他們出白工,畢竟這樣的時節,水裏來泥裏去的,也不是甚的鬆快差事。
隻這頭一開,之前曾幫著秦家澆築堡牆、一來一往添了些交情的鄉鄰們也紛紛過來給秦家幫忙。
無一例外的,都是想借秦家的船和鐵罱一用。
秦老爹都一一應了,隻叫他們自己協調次序去,他就不管這許多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