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椒再次被母親放到了灶膛邊,身邊燒火的卻已從茴香換成了丁香了。
不必顧忌耗費柴火,丁香擼了衣袖圍了圍裙上陣,三麵開工。挨牆的三眼大灶很快柴空火旺,劈裏啪啦的,就如她的個性一模樣。
不過瞬間,花椒的臉已被熏得通紅,見丁香額頭有細細的汗珠沁出,扇著手給她扇風。
看著母親諸人井井有條地在灶台前忙碌著,米香麵香撲鼻而來,腦子裏依舊千頭萬緒的,心裏頭卻漸漸平靜了下來。
按她前世吃過見過的東南西北出產的精米粗糧也著實算是不少的,可到底也不過坐井觀罷了。起碼擱這米市上常見的,家裏頭常吃的冬春、蒸米,就是她別吃了,聽都不曾聽過的食物。
就像這冬春,莊戶人家多以粳米加工。加工好後不黴不蠹,經年不壞,就算潮濕地區也極易儲存,可以慢慢食用一直到下年秋新穀上市。還有這蒸米,大多都已秈米加工而成,出米高,煮飯易熟,漲性大,出飯多。
雖則加工這兩樣米食所耗費的時間人力不可想象,卻是人們探索自然、領悟自然,從而推動智慧展的產物。
這是花椒此刻自肺腑的真實想法,不含套路。
其實自打去年入冬災害頻開始,所有人都是茫然的盲目的。沒有任何人能告訴大家夥該做些什麼,能做些什麼。老百姓們也不知道自己究竟該做些什麼,隻是過一是一,卻也在憑著生活經驗在拚了命的自強、自救、生存。
經曆過的各種災害已不可數,花椒早已不敢人定勝。對於老,她從未有過的敬畏。可在聽命之前,總得先盡了人事,才是。
心底慢慢踏實了起來,雨點子急促地砸在心頭,也不再迷惘害怕。
雨勢愈大,可就在這般震耳欲聾的雨聲之下,外間堂屋卻依舊能隨風吹來鼓噪的叫喊聲。
其實自打秦老爹報信未歸,家裏頭就已是人來人往的絡繹不絕了。
有的俱是不相信秦老爹的判斷,周家灣立村百餘年,哪裏遭過這樣的災。可看著秦家確實離家在即,心裏自然惴惴。有的則是顫手顫腳地死死拉著秦老爹,一疊聲地問著到底會不會破圩會不會山崩。可秦老爹能給村中各家報信,卻不能打這個包票。而有的雖是相信秦老爹的,卻不知道離了家,又該往哪裏去,是不是該往山頂上去。還有的則是團團轉,想著是不是要再等等,好歹擇個日子再走……
至於那跳著腳指摘秦老爹忘恩負義,不顧周家灣安危的混蛋,早已被秦家兄弟幾個沉著臉扔出去了。
而等到渾身濕透成了泥人的秦連豹冒雨歸來,帶回來的消息就更是讓他們瞬間就炸了鍋了。
……
蓮溪縣,大大崇塘鎮。
這是蓮溪縣周遭膾炙人口的一句俗語。
隻崇塘鎮到底有多大?
花椒並不知道。
隻聽哥哥姐姐們過:崇塘鎮除了一條南北長街兩條東西橫街之外,還有四十八條明巷,四十八條巷,四十八條暗巷,以及四十八口水井,和三座大碼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