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前想後,袁承謨從這個輪廓裏得出了結論。
求玄宗的後人,靠星象來監控“天道”的異常,並能在發現異常後,通過某種能力或者說鎮鎖戾氣,阻止“天道”異變。而盤天保的後人,一直在利用戾氣幹擾天道,並用自己的能力盡力讓星象看起來顯得自然,從而使求玄宗的後人難以發現“天道”有變,而即使發現,也會為時已晚。
關於“天道”和“戾氣”的秘密,事先他們已經根據《天經》的記述,遍盜名山大川,最後終於發現,最大的秘密埋在天嶽幕阜山,《天經》裏提到的“精嶽”和“三泉”,也肯定藏在幕阜山。破解幕阜山,就會知道:戾氣到底是什麼,戾氣如何鎮鎖,幽冥之泉到底是什麼,幽冥之泉和昆侖山的“天道”又有什麼關聯,“天道”到底是怎麼回事,而一旦知道“天道”是怎麼回事,那麼他就要不惜一切----淨化天道。為此,他已經謀劃了幾十年。
原先兄弟倆就計劃好,深入天嶽必定不能順利,所以先利用公孫久麟和藍孟山打頭陣,而在得到關於“精嶽”和“三泉”的情況後,由袁承謨後發製人,直搗黃龍。幸運的是,天意憐人,十年前袁承籌和公孫久麟以及藍孟山進入天嶽後,並非真的渺無音信。和事先計劃好的那樣,袁承籌在身死之前,利用穿甲之術,將天嶽裏麵的信息傳送了出來。而這信息,正是前半部分謀劃所要得到的結果。
那所在共有九重天,每一重都有人力不可應對的凶險和人心無法想象的東西。想要破解,除了一般的盜墓技巧以及靈丹玄術,還需要“通靈之術”和“天眼”。自得知之日起,袁承謨又花了十年,此時早就練就了“通靈之術”,況且十年間對星象的熟知更精進一步,他發現自己能看見一般人見不到的星象和星象裏凝聚的氣陣,而根據氣陣,世上一切東西在他眼裏變得猶如透明,他隻要凝視一人一物,就可知其前世今生,猜想無一不準,預言無一不中,他想這便是“天眼”了。終於,在明朝覆滅又十年後,袁承謨老臉溝壑滿頭白發,隻身一人批發帶甲,來到了那處吞噬了世上最頂尖盜墓賊的那個所在。
那一天,同樣是電閃雷鳴,暴雨如注。
發生的那麼多事情,早已讓袁承謨變得處變不驚,他就像一個看穿了世界的人,隻對改變這個世界有執念,再沒有任何事情,能讓袁承謨覺得玄奇或者震驚。但就在他站在墓門的外麵,一個驚雷響徹頭頂的時候,他遠遠地看見了弟弟袁承籌的屍身,穿過屍身再往下麵,詭洞****,彎道懸梯,屍骨棺槨,一切盡收眼底,直至最下麵的的一處,暗潮湧動,陰氣逼人,好一股幽冥之泉!
為什麼會這樣?袁承謨下意識地摸了一下自己的額頭----竟然有第三隻人眼。他為什麼震驚?因為在如玄鐵般的暴雨裏麵,他明白了----自己是求玄宗的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