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領導者犯罪僥幸心理的自我醫治(3)(2 / 3)

3.領導者貪汙受賄心理產生的社會原因

領導者的貪汙腐敗是一種社會現象,也是一種特定的曆史現象,因此,領導者貪汙腐敗心理形成的原因分析,首先應當放到一定的社會環境中去。在今天的社會,領導者貪汙腐敗心理的社會原凶主要有以下幾方麵:

(1)剝削製度的殘餘影響和利己主義腐朽思想的侵蝕一切貪汙腐敗行為都具有利己主義的思想動機,利己主義是貪汙心理和腐敗行為的思想基礎,因而探尋根源就是要追溯產生利己主義思想的物質根源,這就是建立在社會生產資料私有製基礎上的剝削製度。利己主義是剝削製度在人們頭腦中反映的產物,損人利己是剝削階級的階級本性。江澤民同誌指出,腐敗現象“從本質上說是剝削製度、剝削階級的產物”。這是完全符合曆史事實的,是科學的結淪。雖然我國經過了兒十年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沒,已經消滅了剝削階級和剝削製度,階級對抗已小存在,但剝削階級和剝削製度的殘餘卻仍嚴重影響著人們,不可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徹底消除。這電是滋牛貪汙腐敗的社會上壤。

我國在改革開放過程中,資本主義腐朽思想、價值觀念、生活方式也會乘虛而入,同我國曆史上遺留下來的剝削階級腐朽思想文化影響相結合,滋生拜金主義、極端個人主義和腐朽牛活方式等消極現象,對人們正確的理想、信念和價值觀產生衝擊,也會腐蝕我們的幹部和黨員隊伍,其中一些意誌薄弱者會經不住金錢、美色的誘惑,為了滿足個人私欲,置黨紀國法於不顧進行貪汙受賄等腐敗犯罪活動。

在現階段,我們雖不能根絕腐敗,但卻完全可以遏製腐敗的繼續滋生蔓延。古今中外的曆史和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實踐,也充分證明,腐敗現象的滋生蔓延是完全可以遏製的。

(2)市場經濟活動的影響

貪汙腐敗作為一種社會生活現象,毫無例外,也要受到一定時代的物質生活的生產方式的製約。我國現階段還處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曆史進程中,市場對生產要素的配置作用仍受到行政權力的幹預影響,權力介入經濟活動並從中獲取經濟利益的現象仍然存在,利益主體個人化觀念的強化等,不可避免地對政治發展尤其是對社會成員包括領導者在內的價值觀念產生某種影響。

市場活動的目的是利潤,人的趨利性是引發市場活力的基本因素,它會把相當一部分社會成員的注意力轉移到金錢上去,把金錢看得重於一切,甘當金錢的奴隸。自私、狹隘、保守的金錢觀有相當大的銷蝕作用,而且對政治權力有直接的誘惑作用。官商結合、權錢交易,政治權力為不法行為大開綠燈,就是這種誘惑作用的集中表現。顯然,這種狹隘的金錢觀,對於領導者的影響是極為深刻的。

(3)現行體製上存在缺陷

產生以權謀私、貪贓枉法等腐敗現象,與現行體製上的弊端有一定的關係。權力結構、配置不盡合理、科學,加上缺乏科學的製衡機製和監督製度,權力又過分集中,必然腐敗多發、高發。加上我國法製建設上有漏洞,也容易給腐敗分子鑽“空子”,乘機進行非法活動。

(4)思想道德建設薄弱

近幾年,一些黨員幹部尤其是掌握一定權力的領導者之所以濫用權力,貪汙受賄和腐化墮落,往往都是先從思想蛻化變質開始的。

預防腐敗要牢固構築起思想道德和黨紀同法兩道防線,堅持構築思想道德防線與構築黨紀國法防線相結合。思想道德防線是通過教育、言傳、培養等手段在個人內心形成自我反省與價值評判機製,反映人們對善惡的區分以及基本的價值取向,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在拒腐防變體係中,思想道德防線是第一道防線,一些黨員幹部墮落為腐敗分子,往往就是從這道防線失守開始的,實踐反複證明,如果這道防線守不住,黨紀國法防線也很難守得住。

(5)懲治不力

“對腐敗現象警惕不足,糾正的措施也不得力。”這是鄧小甲同誌對腐敗現象滋生蔓延原因的非常精辟的分析。他說:“這些年來黨內確實滋長了過分容忍、優柔寡斷、畏難手軟、息事寧人的情緒,這就放鬆了黨的紀律,甚至保護了一些壞人。”對腐敗懲治不力,有認識上的原因,也有執法環境、條件等方麵的原因。同無法可依的問題相比,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的問題更嚴重。有些執紀執法部門秉公執紀、執法的勇氣不足,有畏難情緒,不敢碰硬,有的則是因為辦案經費不足,使一些案件“擱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