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曆史典故(5)(3 / 3)

功利熏心的厲王哪能聽得進邵公虎的逆耳之言,他不但對自己的殘暴政策沒有收斂,反而采取更為嚴酷、血腥的政策。在這場高壓政策下,民眾集體失語,厲王統治的國家呈現出讓人恐懼的“平靜”,因為“平靜”的背後正孕育著聲勢浩大的暗流,一旦爆發將產生驚人的力量,它足以毀壞任何恃血腥暴力生存而有悖民意的“強大”政權。後來的事實也恰恰證明了這點,在邵公虎的建議被厲王拒絕不久,鎬京便發生了足以改變中國曆史走向的“國人暴動”,厲王最終落得個政權垮塌、亡命天涯的結局,也許這是一種曆史的宿命吧!

值得欣慰的是,厲王的結局給後世有作為的統治者與政治家敲響了警鍾,他們逐漸明白了民意不可欺、民言不可忽視的道理。

越王勾踐的百忍成金——臥薪嚐膽

據《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記載,春秋時期,吳越不和,屢發衝突。兩國實力相當,互有勝負。在一次戰爭中,吳王闔閭被越王勾踐的大將擊傷,最終斃命。闔閭的兒子夫差即位,發誓要報殺父之仇。公元前497年,吳王夫差興兵伐越,大獲全勝,越國幾乎全軍覆沒。吳國軍隊乘勝追擊,把越王勾踐的殘部圍困在會稽山上。在大臣文種的密謀下,越王勾踐決定親自攜帶夫人到吳國作人質,臣服吳王夫差。

在吳國太宰的幫助下,夫差不顧大臣伍子胥等人的強烈反對,不殺勾踐。於是在闔閭的墓旁,夫差為勾踐夫婦建一所簡陋的石頭房子,讓他們在此艱苦的條件下為自己養馬。為了羞辱勾踐,每當夫差出遊之時,他都要求勾踐必須手拿馬鞭步行在一旁服侍,故意讓百姓對勾踐進行奚落。平時勾踐還得砍柴汲水,夫人做飯洗衣,這一對國君夫婦,儼然奴隸。麵臨如此困境,勾踐含垢忍辱,低首無語,默默承受。

為了麻痹夫差,讓他放鬆對自己的戒心,勾踐還想盡一切辦法去諂媚夫差。一次夫差大病,勾踐聽說後,認為這是諂媚夫差的天賜良機,於是請求入宮問疾探病。當時夫差正在腹瀉,勾踐等在一旁尋找機會。夫差瀉畢,侍從將便桶抬出室外,勾踐讓侍從停下,並揭開桶蓋,伸手取出大便,跪下來仔細觀察,並放在口中細細品嚐,在場的人都被勾踐之舉震驚。勾踐品嚐之後入室向夫差祝賀說:“大王不用擔心,您的病不久就要痊愈了!”夫差就問勾踐何出此言。勾踐說:“根據您糞便的味道就可以判斷出。”夫差忙問他怎麼會知道大便的味道,勾踐就把自己品嚐大便一事告訴了他。夫差聽後,被勾踐的忠貞之心所感動,於是決定釋放勾踐夫婦返回越國。

勾踐回國以後,立誌要報自己在吳國所受的折磨與屈辱之仇。據說,他為了激發自己的鬥誌,每天晚上睡在柴薪之上,用來折磨自己的身體;在廳堂之上掛上苦膽,不時用舌頭去品嚐,提醒自己不忘屈辱。經過長期的積極準備,越國國力大振。最終,勾踐傾全國之力進攻吳國,大敗夫差,吳王夫差自殺。

後人往往以“臥薪嚐膽”、“百忍成金”來表達那種為遠大理想而艱苦準備的精神與行為。

勾踐可以說是一個非凡的人物,是一位了不起的忍者。正因為他具有非凡的忍耐力,才最終成就了霸業。

勾踐之舉還告訴我們,忍耐並非逆來順受、聽天由命,而是要以無比堅強的意誌為後盾,耐心等待時機,在漫漫等待中堅持不懈地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