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榮臻還親自到五台山看望寺廟中的僧人,並且向僧侶們宣傳共產黨的宗教政策和抗日救國的思想。大法師然秀表示,出家人也是中國人,也熱愛祖國、痛恨日本侵略者。
在八路軍指戰員的宣傳和感染下,一些青年僧人在五台山建立了抗日自衛隊,以出家人的特殊身份,積極參加抗日救亡運動。他們向路過的抗日隊伍提供食宿,為八路軍站崗放哨,設法營救被日軍關押的八路軍和百姓,有些和尚甚至還拿起了槍,參與到抗日戰鬥中。因此,當時的人們都把五台山的和尚叫做“革命和尚”。後來,晉察冀軍區把這些“革命和尚”組織起來,專門成立了一支連隊,被當地的百姓稱為“和尚連”。
1938年1月10日,晉察冀邊區軍政民代表大會在阜平召開。會議開始前,聶榮臻接見了來自五台山的僧眾代表。可讓聶榮臻沒想到的是,會議上有人提出:出家人不應該參與政治。聶榮臻反駁道:“和尚喇嘛也是中國人,他們雖然出了家,但並沒有出國。在民族革命統一戰線之中,我們應該和各民族各階層緊緊地攜手,共同抗日。我們不能因為和尚與喇嘛的宗教信仰,把他們排斥在抗日的門外。”聶榮臻說完後,再沒人對僧侶的代表資格提出異議。這番話被新華社報道後,引起了全國宗教人士的共鳴。從此以後,“我們出了家,但沒有出國”,成為了僧侶們的抗日宣言。
1938年6月,前來支援中國抗戰的白求恩醫生即將奔赴抗日前線——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白求恩出發前,毛澤東在延安接見了他,並對他說:“中國有一部非常著名的古典小說,叫做《水滸傳》。《水滸傳》寫了魯智深大鬧五台山的故事,五台山就在晉察冀。”毛澤東又笑道:“五台山,前有魯智深,今有聶榮臻,聶榮臻就是新的魯智深。”
白求恩來到五台山後,對聶榮臻說:“你這個新的魯智深,和《水滸傳》裏那個魯智深可不一樣。魯智深醉打山門,把寺廟破壞了,你卻團結僧侶一起抗日,保護了五台山的廟宇。”
趙世炎烈士故居
故居簡介
趙世炎烈士故居坐落在重慶市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龍潭鎮,距縣城37公裏,距重慶市主城區485公裏。2001年,趙世炎烈士故居被中宣部公布為第二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龍潭鎮為重慶市曆史文化名鎮,趙世炎烈士故居位於龍潭鎮東約1公裏處,東有筆架山,西有巫家坡,猶如兩道天然綠色屏障。
故居為清末民居建築,磚木結構,複四合院布局,具有典型的南方民居風格,占地麵積1601平方米,門上懸掛著由鄧小平親筆題寫的“趙世炎同誌故居”門匾。進入院內,迎麵是趙世炎雕像。
故居分為前院和後院,共有房屋32間,裏麵陳列著趙世炎生前的照片、手跡、書稿等。
“誌士不辭犧牲”——趙世炎
1901年4月13日,趙世炎出生於重慶酉陽縣龍潭鎮。1915年8月,14歲的趙世炎和四哥一起來到北京,並考入北京高等師範學校附中(今北師大附中)。受到進步雜誌《新青年》的影響,趙世炎很快便投身到新文化運動當中,並且結識了李大釗。
1918年,趙世炎經李大釗介紹,加入中國少年學會。此後,他積極參加五四運動,參與主編《平民周刊》、《少年》、《工讀》等雜誌,宣傳反帝反封建思想和馬克思主義。
趙世炎還曾與著名學者胡適進行過一番辯論。原來,胡適在五四運動之後提出“多提些問題,少談些主義”的主張,趙世炎卻並不讚同,還在自己主編的雜誌中對此發表了評論。胡適看到後,親自到趙世炎的住所拜訪,北大著名教授與一個中學生麵對麵進行了辯論,一時被傳為美談。
1920年5月,趙世炎從師大附中畢業,踏上了赴法勤工儉學的道路。那時,趙世炎每天在工廠工作8小時,下班後還要拿出3個小時學習馬克思主義。在趙世炎烈士故居中,至今還保存著他坐在工棚前靜心讀書的照片。當時,趙世炎還在照片上題寫了“黃昏之賊”四個字,寓意他借著黃昏的一點光亮,抓緊時間學習。
1921年春,趙世炎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並與周恩來等人發起成立了旅法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1922年6月,旅歐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趙世炎任書記。1923年3月,趙世炎與王若飛、陳延年在黨中央和共產國際的安排下,奔赴蘇聯學習。
1924年,趙世炎應李大釗要求,回到祖國,化名為施英,在北方黨政機關工作。1925年5月30日,上海發生“五卅慘案”,北京人民在中共北方區委趙世炎等人領導和組織下,立即行動起來,舉行遊行、罷工、罷課,聲援上海人民的鬥爭。
隨後,李大釗又派趙世炎等人到天津、唐山等地領導工人運動。趙世炎與其他共產黨人共同組織領導了天津日商紗廠工人大罷工、開灤五礦工人大罷工和天津海員大罷工等,使北方地區的聲援活動和群眾鬥爭連成一片,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和反動軍閥。
1925年10月,趙世炎在內蒙古地區農工兵大同盟代表大會上,當選為大同盟中央委員會副書記。為了推動蒙古地區的革命工作和培養蒙古族幹部,他和李大釗、鄧中夏等經常到蒙藏專門學校進行宣傳和組織工作。在他們的培養和教育下,最早一批向往革命真理的蒙古族青年參加了中國共產黨,為後來開展內蒙古地區的革命鬥爭埋下了火種。
1926年,趙世炎被黨組織調往上海開展革命工作。10月,北伐軍攻克武漢,上海黨組織為了配合北伐勝利進軍,決定由羅亦農、趙世炎領導舉行武裝起義。但由於時機不成熟,上海工人的第一、二次武裝起義均告失敗。
1927年3月21日,上海工人在周恩來、羅亦農、趙世炎的共同領導和指揮下,舉行了第三次武裝起義。趙世炎身先士卒,他和周恩來帶領著150支槍的工人糾察隊,勇敢地衝鋒陷陣。經過30多個小時的激戰,起義軍最終戰勝了軍閥部隊,占領上海。
1927年4月,蔣介石叛變革命,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大肆屠殺共產黨人。7月,由於叛徒出賣,趙世炎遭到國民黨反動派的逮捕。在獄中,趙世炎受盡嚴刑拷打,卻始終頑強不屈。7月19日,趙世炎英勇就義,年僅26歲。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
博物館簡介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位於重慶市人民大禮堂正西端,中間為4萬平方米的人民廣場。2005年,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被中宣部公布為第三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三峽博物館占地麵積3萬平方米,建築麵積42500平方米。三峽博物館是國家重點建設工程,從2000年12月啟動到2005年6月18日建成並開放,曆時4年半。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於2000年9月27日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辦公廳正式批準命名,這是在北京以外,以“中國”冠名的第一座大型博物館。
博物館的弧形牆體與重慶大禮堂的圓頂互相呼應。牆體與玻璃幕牆,構成大壩與水的關係,山與水的關係。玻璃穹頂與幕牆,形成太陽與月亮的組合,而玻璃穹頂更像一隻巨大的承露盤,提示人們從祖先那裏傳承遺產,用文化滋潤大地。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的前身為重慶市博物館,目前同時還具有重慶博物館的館名和功能,重慶博物館經過半個多世紀積累的、由幾代文博人共同征集的17萬餘件文物藏品,以及大量的三峽文物,今天終於有了一個好的歸宿,終於可以在新的博物館裏得到展示。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作為曆史藝術類的綜合性博物館,常規展出文物1萬件以上,入藏文物可達30萬件。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包括4個基本陳列:反映三峽曆史文化和三峽精神的“壯麗三峽”,反映重慶地方曆史文化源流的“遠古巴渝”,反映20世紀重慶城市變遷的“重慶:城市之路”和反映重慶抗戰文化的“抗戰歲月”。
除此之外,還有“曆代書畫”、“曆代瓷器”、“曆代錢幣”、“漢代雕塑藝術”、“李初梨捐獻文物”、“西南民族民俗風情”等六個專題陳列。
參觀者還可在博物館中觀看展示三峽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的全周環幕電影,以及《重慶大轟炸》半景畫陳列。
神奇的三峽
“自三峽七百裏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岩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這是中國古代地理學家、散文家酈道元所寫古文《三峽》中的第一句。這篇山水名作,以不到200字的篇幅,描述出了三峽錯落有致的自然風光,令人讚歎不已。
長江三峽是萬裏長江一段山水壯麗的大峽穀,全長191公裏,是中國十大風景名勝區之一。它西起重慶奉節縣的白帝城,東至湖北宜昌市的津關,由瞿塘峽、巫峽、西陵峽組成。峽江兩岸群峰連綿,懸崖峭壁,怪石嶙峋。江水橫穿於群峰之間,奔流直下,蜿蜒曲折,極其險峻。
在萬裏長江上,再沒有哪一段江流像三峽那樣,能夠吸引如此多的文人墨客。李白的“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裏江陵一日還”,寫出了三峽的雄奇險峻。陸遊的“十二巫山見九峰,船頭彩翠滿秋空”,讓三峽的連綿青山躍然紙上。而杜甫的“五更角鼓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更是為人們呈現出夜間三峽的雄偉壯麗。
如今,長江三峽已建立起世界上最大的水電站工程——三峽大壩。它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水電站,也是中國有史以來建設最大型的工程項目。
楊闇公舊居和陵園
舊居及陵園簡介
楊闇公舊居位於重慶市潼南縣城西北的雙江古鎮,是革命先烈楊闇公的出生地。2009年,楊闇公舊居被中宣部公布為第四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舊居是典型的穿鬥懸山頂小青瓦建築,古樸典雅,是西南地區保存最完整的清代建築之一。舊居建築麵積1100平方米,大小39間房屋,呈二進三重四合院布局。正門一幅金色對聯:傑出楊門赤誠報國無私欲,高懸祖訓清白傳家有遺風。前店門麵自清朝末年到潼南縣解放,是鎮上的郵政代辦所,由楊家經營。店後是一天井,天井左側的書屋,是楊闇公與弟弟妹妹學習的地方。
陳列館再進一重,又是一個小天井,兩側是臥室,這裏陳列著楊闇公夫人趙宗楷曆盡艱險保存下來的三本《楊闇公日記》,陳列的圖片中有一張1927年攝的楊闇公犧牲的正麵全身遺照,在照片中,楊闇公口唇撕裂,雙目凹陷,兩袖空蕩,可見反動軍閥對他施行了殘酷的刑罰。
楊闇公烈士陵園位於重慶市潼南縣城郊石碾村尖山子,為重慶市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
陵園包括直路、車場、洞道、塑像坪、墓地等五部分。墓內花木叢生,蒼柏肅立,濃蔭中簇擁著偉岸的楊闇公塑像,寄托著人們對烈士的崇敬與懷念。塑像坪後為闇公烈士的墓塋,至前陳列著朱德、鄧小平、江澤民、李鵬、楊尚昆、聶榮臻、張愛萍、廖漢生、吳玉章、任伯戈等老一輩革命家及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題詞。陵園左側還有烈士夫人趙宗楷的墓塋和為解放潼南犧牲的解放軍烈士墓群。
楊闇公其人其事
1898年,楊闇公出生於四川(今重慶)潼南,是中國共產黨最早將武裝鬥爭付諸實踐,並為之獻出生命的一位革命家。
中國共產黨成立以後,提出了主張暴力革命的民主革命綱領。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建立和北伐戰爭的開展,為黨實踐掌握革命武裝,開展武裝鬥爭提供了契機。毛澤東、周恩來等人也都進行過積極的實踐。然而,由於中國共產黨還處在幼年時期,這種探索一度被錯誤路線所阻撓。
此時,以楊闇公為首的中共重慶地委審時度勢,勇敢地邁出了用武裝領導革命鬥爭的步伐。
1926年8月,重慶地委提出了在四川“扶起朱德、劉伯承同誌,造成一係列軍隊”的戰略主張,決定在順慶、瀘州一線發動武裝起義,以配合北伐戰爭。黨中央同意了順瀘起義的計劃,決定在重慶地委內增設軍事委員會,由楊闇公任書記,朱德、劉伯承為委員,陳毅也參加了領導工作。楊闇公以川軍中的共產黨員和革命軍官掌握的6個旅為骨幹,成立了國民黨川軍各路總指揮部,由劉伯承任總指揮。
順瀘起義於1926年12月初打響,起義部隊很快占領了瀘州和順慶,極大地震撼了四川軍閥。這次起義雖然在國內反革命勢力的聯合絞殺下失敗了,但是,順瀘起義是中共重慶地委直接領導的第一次大規模的武裝起義,更是中國共產黨最早獨立領導的大規模軍事行動。它積累了黨領導軍事工作的經驗,參與領導起義的吳玉章、劉伯承、朱德、陳毅等一批革命者,均成為後來“南昌起義”的骨幹和中堅。
在楊闇公的領導下,中共重慶地委在統一戰線、武裝鬥爭和黨的建設三個方麵開展了創造性的工作,四川地區一度成為了全國革命形勢發展最好的地區之一。
1927年3月,當劉伯承率軍激戰於前線的時候,英帝國主義製造了南京血案,重慶地委在打槍壩組織抗議帝國主義暴行的群眾大會。3月31日,反動軍閥劉湘與蔣介石勾結起來,對重慶人民進行屠殺,製造了駭人聽聞的“三三一”大慘案。楊闇公從重慶脫險後,於4月4日乘船前往武漢,向黨中央彙報情況,結果因叛徒告密不幸被捕。
在獄中,楊闇公麵對敵人的酷刑,毫不退縮。他曾正氣凜然地說道:“你們隻能砍下我的頭,不能動搖我的信仰!”在赴刑場途中,他慷慨高呼:“打倒帝國主義!打倒爛軍閥!中國共產黨萬歲!”敵人殘暴地割下他的舌頭,他就用帶鐐銬的手直指敵人,敵人又殘酷地砍去了他的手,他仍瞠目瞪眼,怒視敵人。
1927年4月6日,楊闇公犧牲在重慶佛圖關下,年僅29歲。
重慶市萬州革命烈士陵園
烈士陵園簡介
萬州革命烈士陵園位於重慶市萬州區北的太白岩。1998年,陵園開始動工興建,2002年建成。2009年,重慶市萬州革命陵園被中宣部評為第四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烈士陵園占地24000平方米,由紀念碑、大型英烈群雕、柱雕、英名牆、瞻仰廣場、烈士事跡陳列館等幾大部分組成。
陳列館大樓高26米,共三層,麵積3500平方米,館內除序言廳外,設有4個陳列廳,陳列展線380米,展出珍貴的烈士圖片、烈士遺物和曆史史料5200餘件。陳列以新穎、獨特、大氣的布展方式和較現代的陳列手段以及翔實的圖片史料,全麵真實地展示了萬州各個革命時期所發生的重大曆史事件和5000多名革命英烈的光輝業績。
陵園的建成與發展
1994年,原萬縣市人民政府做出決定:將所轄9縣1市三峽工程175米淹沒線下的901座烈士墓、烈士紀念標誌,進行統一遷建,集中起來,興建萬州革命烈士陵園。經過反複勘查,最終將烈士陵園位置確定,建在萬州主城區風景秀麗的太白岩下。
烈士陵園的修建,得到了萬州區自上而下全社會積極響應,全力支持。萬州區委區政府發出通知,號召全區人民為陵園基地建設捐款,捐款熱潮迅速掀起。
功勳卓著的張愛萍將軍,聞知萬州修建革命烈士陵園的消息,欣然題寫了園名。老革命、忠縣藉著名作家馬識途,應邀欣然為烈士事跡陳列館題寫了館名。
2002年7月1日,萬州革命烈士陵園舉行隆重的開館儀式,萬州區黨政軍領導和專家學者、各界人士參加了儀式。他們向革命先烈敬獻花圈,參觀烈士事跡陳列館,瞻仰英名牆。
2006年12月22日,重慶市紅岩聯線萬州分館在萬州革命烈士陵園正式開館,豐富了陳列館館藏,萬州革命烈士陵園也成為宣傳紅岩精神的一個窗口。
2007年,陵園舉辦了“愛我中華,愛我萬州”邊遠鄉鎮巡回宣傳展,建設網站、製作圖書,將烈士事跡陳列館變成移動的愛國主義教育陳地。
如今,萬州革命烈士陵園已完成紀念設施改建項目,並將逐步建成集九五圖書館、國防教育館及培訓基地、多功能教育廳、觀光接待中心等多功能、多方位為一體的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讓參觀者能在一個環境清幽、資料齊全、設施完備、功能齊全的地方接受一次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
參考文獻
1.中華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2006
2.精神豐碑:百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巡禮. 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2005
3.中共中央宣傳部宣傳教育局. 中國紅色旅遊. 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08
4.北京支部生活雜誌社. 90年中人與事——紅色紀念館的訴說. 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5.中共中央宣傳部宣傳教育局. 第三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巡禮. 北京:學習出版社,2009
6.中共中央宣傳部宣傳教育局. 第四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巡禮. 北京:學習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