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野外生存訓練也是必不可少的。生存訓練主要包括適應性訓練、求生訓練、自救和防病訓練及素質訓練。在生存訓練中,受訓練的隊員經常被置於深山老林、荒原大漠之中,暴露於烈日酷暑、冰天雪地之下,以鍛煉其在斷水斷糧、孤立無援的環境中,利用當地資源生存的能力。
3.心理訓練
特種作戰部隊的官兵通常是以單兵、小組或小部隊的形式獨立作戰。由於任務特殊,環境艱苦,危險性高,作戰中隊員們經常遇到難以預料的困難和複雜的局麵。因此,具有臨危不懼、處亂不驚的心理素質,是完成任務的重要保證。
訓練的方法之一便是讓隊員在十分險惡的環境中完成任務,克服恐懼心理。“阿爾法”部隊每月都要對其成員進行一次檢查,對他們的能力狀況做出客觀評價。如果未能達到訓練要求,則難以逃脫被除名的厄運。當然,對於每一位入選者來說,這種情況很少發生。他們全都明白自己肩負的重擔,以及每一滴汗水與未來流血犧牲的聯係。另外,別動隊的每名隊員都要學習犯罪心理學,實施談判和心理戰方麵的訓練。
4.特種技能訓練
“阿爾法”特種部隊突擊隊員還要掌握各種輕武器和冷兵器的使用方法。每個突擊隊員都必須學會駕駛汽車、裝甲運輸車、步兵戰車,還要學會跳傘、格鬥、暗殺、破壞、生存、偵察、攀登、救護、審訊、隱蔽等技能。每個突擊隊員還要具備攜帶輕兵器在水下執行作戰任務的本領。
5.反劫機訓練
一般來講,“阿爾法”隊員應了解俄羅斯所有型號民用飛機的主要情況,包括飛機座艙內的座位數量、布局、各種設施的配備情況,更要了解飛機的整體結構,以便找到進行突擊的進入點,保證在最大限度減少或避免己方突擊隊員和人質傷亡的情況下,擊斃或生俘劫機者。當然,外國製造的飛機也在了解之列,以便在各種情況下也能采取突擊行動,解救人質。在“阿爾法”部隊的訓練科目中,有一項便是飛機的駕駛技術,要求所有隊員了解飛機的駕駛原理和實際操作,以便在實施空中突擊或恐怖分子在空中槍殺飛行員的情況下,能夠操縱飛機,最後安全著陸。
經過5年的訓練, “阿爾法”隊員個個身懷絕技,每名“阿爾法”隊員都能連續做200個俯臥撐,對於任何文章看過一遍起碼能記住前兩頁,各式汽車、飛機、輪船、裝甲坦克戰車能嫻熟駕駛,擒拿格鬥、攀岩涉水、投彈射擊、跳傘越野樣樣精通。
五、“信號旗”部隊的訓練
俄羅斯有兩把打擊恐怖主義活動的“尖兵利劍”,一個是聞名遐邇的“阿爾法”特種部隊,另一個就是聯邦安全局下屬的“信號旗”特種部隊,二者的最大區別是前者主要在國內從事反恐怖活動,後者則在國外專門進行反顛覆和警戒俄羅斯駐外目標。由於自組建之日起,“信號旗”特種部隊就是一支神秘的超級特種部隊,很少公開露麵,加之大多在俄羅斯境外行動,所以“信號旗”特種部隊始終披著一層神秘的麵紗。但是由於近年來“信號旗”部隊在反恐鬥爭中屢立戰功,所以它的曝光度逐漸增大,也露出了廬山真麵目。
(一)境外作戰的絕密部隊
1981年8月19日,前蘇聯部長會議和前蘇共中央政治局舉行秘密會議,商討在克格勃係統內秘密組建一支“絕密支隊”,專門用於在境外從事秘密特工活動。前蘇聯最高領導人的決定得到了與會代表的一致同意,並委托克格勃“c”局具體負責組建特種部隊。新的特種部隊取名為“信號旗”。在組織編製上,“信號旗”列入克格勃“c”局,即境外秘密諜報局。
“信號旗”部隊的組建十分秘密,除了少數人外沒有人知道“信號旗”特種部隊的存在。它的名稱是“前蘇聯克格勃獨立訓練中心”,部隊番號為35690,後來改為5555。“信號旗”特種部隊通常以班為單位進行活動,在戰鬥時,以小組為單位行動。每個班的人數從10人到30人不等。情況緊急或需要時,幾個班就可迅速聯合在一起,組成一支較大規模的部隊。
通常情況下,“信號旗”隊員在國外執行任務的時間大都為半年。 “信號旗”隊員被派往國外都是秘密進行的。在那裏他們迅速熟悉和了解某個日後將要消滅、炸毀或保護的使館、領館、核電站和通信樞紐等設施。有時,“信號旗”隊員被派到古巴、尼加拉瓜、越南等國,與其偵察破壞部隊進行聯合演習,而在安哥拉和莫桑比克則充當軍事顧問,在原東德和羅馬尼亞則與同行搞反恐演習。
前蘇聯解體後,“信號旗”特種部隊曾一度銷聲匿跡。到了1994年,俄羅斯國內恐怖事件接連發生,造成全國的極度恐慌。出於國內反恐怖和反間諜鬥爭的需要,俄羅斯政府決定重新組建“信號旗”特種部隊。
1994年秋末冬初,第一次車臣戰爭爆發以後,重新組建的“信號旗”特種部隊被派往硝煙彌漫的車臣戰場。在戰爭環境中,“信號旗”同樣經受住了血與火的考驗,他們多次執行了極為危險的特種作戰任務,多次解救人質,可謂大顯身手,為消滅車臣非法武裝分子立下了赫赫戰功。
在2004年9月3日,在別斯蘭市第一中學解救人質的行動中七名“信號旗”特種部隊的成員在戰鬥中犧牲。這是“信號旗”特種部隊自組建以來傷亡最慘重的一次。這一事件也使“信號旗”特種部隊揭開了的神秘麵紗,使更多的人開始知道它的存在。
(二)全能的訓練內容
“信號旗”隊員的選拔十分嚴格,入選對象主要來自國家安全機關、空降兵、邊防軍、中級軍事院校優秀畢業學員和優秀年輕軍官,年齡限製在22~27歲之間。首先,對符合條件的申請者進行政治審查。要求申請者政治上要合格,絕對忠於祖國,效忠國內最高領導人的指示。這主要是通過調查檔案與麵談的方式來進行;然後,是業務素質審查。要求申請者具有優秀的業務素質、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另外,挑選“信號旗”特種部隊隊員的一個重要條件是外語水平。一般候選人要懂兩門外國語。其中一門要精通,第二門應能借助詞典翻譯書麵材料。最後,還要對申請者進行個性測試和麵試,從而測出其智力程度。如此一來,一般?15~20個候選人之中才能選中1個。入選者還要通過為期兩個月的試訓和考試。
考試合格後,這些候選人被正式錄用,成為“信號旗”特種部隊的一員。正式入選的隊員還要經過5年的專業訓練才能走上真正的戰場。 “信號旗”隊員在5年的培訓期間,首先要在克格勃係統的偵察學院或克格勃的軍官進修班重新進行特種教育培訓。之後,所有隊員開始進行4個階段職業技能培訓。
第一階段為基礎訓練階段,隊員全副武裝進行10-15公裏的越野和急行軍,穿越茫茫原始森林和沼澤地帶,要求隊員在充滿腐爛屍體、水蛇和尖樁的泥水中以及火坑和陷阱中匍匐前進,克服隊員極度恐懼的心理,勇敢地前進。
第二階段為生存和耐力訓練階段。隊員在漫無邊際的荒野裏就地取食謀生,與此同時還要在有敵人追擊的情況下巧妙地隱藏自己。
第三階段為在特殊條件下訓練階段。某特種訓練中心,完全按照某些國家的地形地貌和主要城鎮,以及風土人情來進行設計,就連街名也與那個國家的一模一樣。要求“信號旗”隊員針對不同“國家”進行針對性訓練。隊員身臨其境,好像真的到了該國。此時,隊員被要求講該國語言,還要會講地方土話,同時還要執行諸如到某處去送秘密情報等特殊任務。
第四階段為實戰訓練階段,進行包括徒手格鬥、射擊訓練、駕駛訓練、地雷爆破訓練和電台訓練。射擊訓練要求做到百發百中,會駕駛各種戰鬥車輛以及了解和使用外國武器裝備。同時“信號旗”隊員主要是訓練使用小型定向性爆炸裝置,會用簡單材料自製炸彈。隊員們還必須熟練掌握各種型號的電台,靈活地傳遞信息,進行截收和監聽等。
由於“信號旗”部隊主要從事境外敵後作戰,所以他們還需苦練海上和空中的本領,以便能通過陸上、空中、海上或者聯合方式進行滲透。通常為達到行動的快速性,隊員要搭乘飛機,並從飛機上投送潛水用具和人員至預定的海域。隊員使用特種降落傘。通常的傘降高度為120米、100米、80米和60米,一些出色隊員甚至可從50米的高度傘降。經過“信號旗”高水平的傘降訓練,隊員可在風速15米/秒的情況下安全降落,有的甚至能在風速達17米/秒時成功降落。潛艇的魚雷發射管也是他們經常出入的地方。
“信號旗”部隊的成員還接受過在極端條件下生存方法的訓練,他們曾在沙漠中急行軍,曾在北極地區過夜。他們還能夠搜集和分析情報,獨立製定行動計劃並執行自己的行動計劃,這一點是這支特種部隊與其它特種部隊的區別。
六、 特別空勤團的訓練
英國特別空勤團成立於二戰時期,是世界上最早成立的特種部隊之一。特別空勤團的座右銘是“勇者必勝”,在半個多世紀的風風雨雨中,正如其座右銘所說的一樣,特別空勤團麵對每一場艱巨的任務,從未退縮過。無論是二戰的反納粹戰爭,還是戰後的鎮壓殖民地解放戰爭,乃至近年來的海灣戰爭、伊拉克戰爭等高技術局部戰爭,特別空勤團都以勇者無畏和智者無敵的特戰精神,打贏了一場又一場的漂亮仗。
(一)幾經坎坷的存亡
特別空勤團的前身L支隊組建於1941年。成立這支部隊的目的是為了破壞軸心國在北非的通信和運輸線。L支隊穿過德軍南側的沙漠,繞到敵人的後方,炸毀了敵軍數百輛停在機場上的飛機,燒毀軍用物資,切斷通訊線路,破壞基礎設施,用很小的代價換來了巨大的戰果。
到1942年時,L支隊已發展至390人,被重新命名為第一特別空勤團。1944年6月,盟軍開始大舉反攻後,特空部隊被空投到法國。在敵占區,他們與當地的抵抗組織一起,為盟軍的轟炸行動提供目標情報並接應進攻部隊。法國解放後,特別空勤團回到英國,任務改成為盟軍進攻德國實施偵察。後來,特別空勤團又被派到挪威,協助遣散已宣布投降的德軍。
1945年,隨著戰爭結束,特別空勤旅被暫時解散。但兩年後,英國又重新組建了屬於本土的第21特別空勤團。特別空勤團這個具有傳奇色彩的番號這才得以幸存。
1948年,當時還是英國殖民地的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發生了武裝暴動。當地遊擊隊神出鬼沒,憑借有利地形屢屢挫敗當局的圍剿,令統治者傷透了腦筋。曾擔任過二戰時期特別空勤團指揮官的邁克·克萊弗爾特少校,建議當局組建特種部隊深入叢林去剿滅遊擊隊,他的主張被采納。由他親自掛帥的這支特種部隊被命名為“馬來亞偵察分隊”,並於1951年12月被正式授予第22特別空勤團的番號。
20世紀50年代末,馬來西亞的遊擊活動被有效遏製了,特別空勤團似乎又將麵臨被解散的結局。可是1958年阿曼等地爆發的起義,使特別空勤團的命運再次出現轉機,它很快證明自己不僅擅長叢林作戰,而且在其他的環境中也同樣威力無比。英政府開始意識到這支高度靈活、高度隱蔽的部隊潛力巨大,它的作用是別的部隊難以替代的,因而決定將特別空勤團永久地納入英軍正規部隊的戰鬥序列中。
在此以後特別空勤團更加賣力,在20世紀60~70年代初這段時間裏四處出擊,先後出征婆羅洲、亞丁等地,竭力維係已處在風雨飄搖中的英帝國殖民統治。毋庸置疑,特別空勤團幾次得手並不能阻擋住民族解放運動的洪流,但他們在無數次實戰中磨練出的軍事功夫不能不令世人折服。
1980年的伊朗使者人質解救行動,使特別空勤團名聲大噪,從此特別空勤團似乎要定型於他們反恐怖的角色。但1982年英阿戰爭的爆發,使特別空勤團再次回歸到一線戰場。在英阿戰爭後,特別空勤團又先後參加了1991年的海灣戰爭和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等多次局部戰爭。
(二)難以忍受的“測試周”
特別空勤團的申請者大多來自傘兵部隊和輕步兵部隊,他們本身已經具備了很好的軍事素質。在申請得到批準之後,所有的候選人員都集中到海瑞福德,在這裏他們將接受全麵徹底的身體檢查,並且進行體能測試。
首先,是為期3周基本的選拔程序。在訓練第一周,大多數時間都用來進行地圖和地麵測向訓練。特別空勤團出於安全考慮,要求隊員們不允許在圖上做任何標記,地圖必須自始至終按原樣攜帶。因為在戰場上地圖上如有標記,很可能向敵人泄露行動的具體地點。在第一周裏隊員們還將進行一些攀登和行軍練習,這些不過是整個訓練過程的熱身運動。
在第二周裏,訓練的節奏明顯加快,行軍背負的重量開始加重,距離開始加遠,而且每天候選隊員們要在山上度過的時間也更長了。跟不上這一節奏的候選隊員將被淘汰。第二周的訓練課程一般從清晨4時就開始,要到深夜才能結束,這樣算下來,他們一天隻能夠睡上三四個小時。
選拔程序中的第三周又被稱作是“測驗周”。這時候,剩下的候選隊員已比開始時少了一半。在測驗周裏,隊員們在長途行軍過程中要背著武裝背包、槍支以及衣物,光著上身渡河,而山道行軍則要求他們全副武裝在規定時間內山上山下往返跑3趟,這的確要求驚人的耐力。難上加難的是,在這一訓練中每個人均是單獨行動,在沒有隊友支持的情況下,他們要獨自應付出現的任何困難。接下來還有更嚴酷的耐力行軍,這無疑又是一道鬼門關。幾乎已筋疲力盡的候選隊員們在最後的耐力行軍中要背負25公斤重的武裝背包,在惡劣的路麵條件下完成63公裏的行軍,規定時限為24小時。
在為期3周的基本選拔程序後,還要進行為期4個月的步兵技能培訓。培訓包括學習使用先進的武器裝備和班排戰術訓練。另外,候選隊員還將花上一周的時間學習醫護知識,強化通訊技能和爆破技能。在這期間,各種各樣的測試和體能鍛煉仍會不間斷地繼續下去。所有的申請者都將受到更密切的關注、更嚴格的審查,或許有些隊員身體條件較好,可以較順利地通過前麵的基本選拔訓練,但如果他們沒有清醒的頭腦和優秀的學習能力,那麼,就很可能在這4個月中被淘汰掉。
接下來,將進行長時間的野戰生存訓練和反審訊培訓。野戰生存訓練主要是教會隊員哪些植物可以食用,如何在惡劣的環境中依靠捕捉動物、采食菌類、海草以及草根來維持生命。他們還要學習如何在野外搜索前進時不暴露自己的足跡。在反審訊訓練中,“俘虜們”隻允許透露自己的姓名、軍銜、編號以及出生日期,他們甚至不可以回答簡單的“是”或“不是”。因為如果這樣做,他們就算考試失敗而麵臨被淘汰。很多受訓人員事後都認為,反審訊培訓是整個選拔訓練課程中最難熬、最可怕的一段經曆。
在反審訊培訓結束後,緊接著隊員們將接受為期六周的叢林戰技能訓練。叢林戰基本技能訓練包括:叢林巡邏、叢林偵察探路、打埋伏戰以及掌握在叢林環境下生存的基本常識。在叢林戰技能之後,是基本空降技能培訓,至此,第二階段的選拔算是結束了。
通過以上所有選拔訓練項目的人員現在基本上已大功告成。他們下一步的任務是選擇自己將來在特別空勤團中的專項,這決定今後他們將是進入山地、舟艇、空降還是摩托排,然後進行更加專業的培訓。比如對選擇山地戰為專業的隊員來說,他們要學會能夠在世界上任何一處岩石或冰山上攀登的本事,以及在極地寒冷環境下進行作戰的技能。決定加入舟艇部隊的隊員要掌握兩棲作戰的各種技能,包括出入潛艇、艦船導航、登陸、攜帶水下呼吸器潛遊、水下格鬥等。
七、特種舟艇部隊的訓練
說到英國的特種部隊,人們往往隻想到皇家空軍的特別空勤團。然而,在英國還有一支鮮為人知的特種部隊。在內行人眼裏,它甚至是一支比特別空勤團名氣更響的特種部隊,這就是海軍陸戰隊特種舟艇部隊。這支有著光榮曆史的特種部隊創立於二戰期間,專門用來突擊和偵察歐洲大陸的海岸,活動範圍遍及全球,但每一次活動都嚴格保密。他們平時的任務是檢查從英國到冰島的水下潛艇偵察係統的工作狀況以及保衛北海油井,防止恐怖分子的襲擊。戰時則主要從水上或空中滲入,遂行偵察、破襲、奪占要點等任務,特別是擔負兩棲作戰前的情報收集和灘頭偵察。
(一)曾經的“扁舟勇士”
特種舟艇部隊的曆史可追溯到二次大戰期間的英國皇家海軍陸戰隊。1942年,為了突襲被德軍占領的波爾多港,英國海軍陸戰隊派出了一支臨時的海上舟艇突擊隊。整個行動由陸軍統一指揮。這些海軍突擊隊員偷渡到法國,襲擊了一批德國運輸船。他們雖然自身傷亡慘重,但也使德軍船隻遭到了重大損失。從此,這些從海上發起攻勢的海軍陸戰隊突擊隊員名聲大噪,英國人親切地稱他們為“扁舟勇士”,這也就是特種舟艇部隊的前身。之後,英國在皇家海軍陸戰隊內建立了所謂的特種舟艇分隊。在戰爭中,這支特種部隊幾乎參加了所有戰區的海上戰鬥行動,從歐洲愛琴海希臘島嶼的爭奪戰,到在亞洲的爪哇、緬甸對日軍戰鬥等。
1945年9月2日,二戰正式結束。長期的戰爭削弱了英國的實力,保留大量軍隊不僅沒有必要,而且也力不從心,因此戰後的首要任務就是裁減軍隊。許多戰爭中立下赫赫戰功的特種部隊都被裁撤了,但是特種舟艇部隊卻被保留下來,因為英軍預見未來的小規模舟艇特種作戰行動還會繼續存在。事實的確如此,特種舟艇部隊成為英國在戰後進行軍事行動的一柄利劍。
在20世紀50、60年代,特種舟艇部隊雖然在英國屬地執行過許多次秘密行動,但都嚴格保密,所以一直鮮為人知。直到1972年,該中隊隊員奉命傘降到位於大西洋上的“伊麗莎白二世女王”號客輪上,及時處理“一場虛驚”的爆炸案後,特種舟艇部隊才開始為大眾所熟知。
(二)世界上最嚴格的訓練
進入特種舟艇部隊的人員必須是至少有3年軍齡的陸戰隊員。英國海軍陸戰隊本身就是世界上訓練最嚴格、戰鬥力最強的部隊之一,而陸戰隊每年通過競爭選拔出60名優秀隊員參加特種舟艇部隊的選拔訓練,最終真正能成為特種舟艇隊員的不到5人,淘汰率高達90%以上。
在陸戰隊中爭取到參加特種舟艇部隊選拔的提名是第一關,6000多人中隻有60個名額,這是真正的百裏挑一。與同伴相比,如果不是3年以上的陸戰隊老兵,沒有更好的身體素質,沒有更高的戰技水平,沒有更穩定的心理素質,沒有更豐富的經驗,沒有上級認為更值得培養的潛力,甚至如果臉上有能夠被人認出的明顯特征,如傷疤等,就不要有此奢望了。
特種舟艇部隊的選拔訓練為期兩周。第一周為“劃艇周”,候選者麵臨的第一項考核就是戰鬥體能測試,即一係列負重越野跑和耐力越野跑,包括56km的水上競時賽,攜帶小艇進行14km的水、陸賽跑等科目。參加者必須在訓練地的曠野上露天過夜,除隨身衣物外不得帶其他可用來擋風、避雨、遮蓋的物品;每個人都隻能孤身獨處,不得與他人在一起。
接著是遊泳測試,有3項內容:15分鍾內遊600m的距離;50m全副武裝遊泳;25m水下遊泳。 “劃艇周”的最後一個訓練科目是攜帶25kg重的背囊和獨木舟進行5km的行軍以及30km的劃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