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有雍正死於丹藥中毒的猜測,它在近代得到學人的重視:“惟世宗之崩,相傳修煉餌丹所致,或出有因。”本世紀80年代有學者經過多種方法多方驗證此說,認為雍正是“服餌丹藥中毒而亡的”。這類宮闈秘事,要確證論定,實在難有過硬資料,不過可以從幾個方麵下手分析。
雍正早就對道家的藥石感興趣,雍邸時作《燒丹》詩:
“鉛砂和藥物,鬆柏繞雲壇。爐運陰陽火,功兼內外丹。光芒衝鬥耀,靈異衛龍蟠。自覺仙胎熟,天符降紫鸞。”他推崇紫陽真人,為之重建道院,特別讚賞的是真人“發明金丹之要”。表明他對道家丹藥的強烈興趣。他平時愛吃丹藥既濟丹,四年(1726年),賜鄂爾泰服食,受賜,者服用一個月後奏報“大有功效”,並雲:“舊服藥方,有人參鹿茸,無金魚鰾,今仍以參湯送之,亦與方藥無礙。”雍正告訴他:“此方實佳,若於此藥相對,朕又添一重寬念矣。仍於秋石兼用作引,不尤當乎?”要他將儒醫與道醫之藥並用不悖。雍正還把既濟丹賜給田文鏡,說自己正在服用它,沒有間斷。又說這種藥“性不涉寒熱溫涼,征其效亦不在攻擊疾病,惟補益元氣,是乃專功。”原來他常服它,並非治療某種疾病,專用作彌補元氣,人們服丹藥,總有所顧忌,怕與身體不投,所以雍正要田文鏡放心:“此丹修合精工,奏效殊異,放膽服之,莫稍懷疑,乃有益無損良藥也。朕知之最確。”
表明他研究丹藥藥性。
雍正在宮中養著道士,原是為著治病,有的是用藥石,有的用其他手段,如賈士芳則是念咒,行按摩術。婁近垣為雍正設醮禱祈除崇,此人“頗不喜言煉氣修真之法”,不是煉藥石的。他很得雍正的青睞,封為妙應真人,雍正密令督撫推薦懂醫藥的道家,就是要“修煉養生之人”。為雍正煉丹的是道士張太虛、王定乾等人,他們“為煉火之說”,在圓明園內修煉。雍正和道士接近,極其希望道士給他治病、健身,對道家的丹藥持欣賞態度,這些情況說明他有可能食丹藥中毒而死。
雍正死亡的第三天,新君乾隆下令驅逐道士張太虛,這是與雍正之死是否有關的耐人尋味的事情。
雍正事出倉皇,乾隆帝繼位,百務待理,竟把驅逐道士當作要務,實令人費解。如果純粹出於厭惡道士,本可從容解退,如若僅此之由,必令臣下認為他即位首先挑剔乃父毛病,這對其統治不利,他不會這麼幹。然則或有大故,有可能是乃父食用道士丹藥致死,給雍正造成不得善終的惡名,因恨而逐之。此種大恨本可致王定乾等於死地,但若喪期間殺人,倒使事態滋大,引人議論,反為不美,故逐出而嚴加管束。
關於雍正的死因,現在看來,有三種可能和說法:一是如同官書所載,因病而亡,但它對暴死的異狀未作解釋,令人疑竇叢生。在病死說法中有學者認為雍正是中風而死去的,這是很可能的,是值得重視的說法。二為劍客所刺,此無稽之談,經不起辯駁。三是死於丹藥中毒,此說頗有合於情理處,然而究屬推論,未可成為定讞。留下一段傳奇,待後人評說。
智經108一心為政,不好聲色
“朕生平不言過頭話,不做過頭事,不存不足心,萬事皆有度。”
——雍正
雍正的“勤政”在封建社會幾千年的曆史長河中是無人可比的,有時達到廢寢忘食的地步,由於他把大部分時間都花在處理政務上,以至在其它方麵如出巡、玩樂、女色等,就相對地節製了,在他的修身要訣裏,他認為自己一生沒有做過過頭的事,沒有說過沒道理的話,沒有存過不良之心,這是一般的人所無法企盼的修身至境。
每一位封建帝王,三宮六院,嬪妃成群是順理成章的事,如漢元帝時,嬪妃多得連挨個兒看的時間都沒有,隻好叫畫工把嬪妃的像畫下來,揀俊的召幸,有的嬪妃進皇宮時青春年少,花樣年華,可到兩鬢華發,殘花凋零時,連的麵都見不上,實在是一種罪孽,唐皇宮也有“後宮粉黛三千人”的語句,可想當時嬪妃如雲的盛況。
然而,作為大清的雍正,並沒有三宮六院七十二妃,他共有八個後妃,嫡妻那拉氏:原步軍統領費揚古之女,康熙時冊封為雍親王妃。雍正即位,立為皇後,雍正九年九月病死,諡為孝敬皇後;李氏:雍正為皇子時為側福晉(偏房妻子),雍正即位後被封為齊妃;鈕祜祿氏:康熙四十四年人雍正貝勒府,為格格,康熙五十八年生弘曆(乾隆),雍正即位後封為熹貴妃,乾隆繼位後封為皇太後四十餘年;耿氏:雍正即位後封裕妃;年氏:年羹堯的妹妹,雍正元年封為貴妃,雍正三年十一月她病危時,雍正加封她為皇貴妃,隨即死去;劉氏:初為貴人,雍正即位後封為謙嬪;宋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