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隋唐篇(4)(3 / 3)

唐代宗李豫(現在叫李俶)與沈珍珠的曠世之愛就是從此時開始的。

沈珍珠是浙江吳興(今浙江德清)人,出身世家,玄宗開元末年被選入東宮(曆史上,東宮就是太子宮,和娘娘沒有關係)為宮女。皇太子李亨賜沈氏予廣平王李俶。沈氏美貌如花,又賢淑純良,故而深得寵愛,於天寶元年(742年)生下長子李適。

■臨危受命

天寶十四年(755年),唐玄宗寵信的安祿山起兵叛唐,“安史之亂”爆發。第二年,安祿山叛軍進逼長安,玄宗帶著楊貴妃及諸皇子、皇孫倉皇出逃,李亨、李俶、李適自然都在其中,而諸皇子、皇孫的妃妾及一大群皇親國戚卻被遺下未及逃走,結果為叛軍所獲,從西京長安劫掠到東都洛陽,其中就有沈氏。

隨後,唐玄宗避難四川,李俶隨父親皇太子李亨至靈武(今寧夏靈武市)。李亨在靈武稱帝(曆史上稱為唐肅宗),改年號為至德,封李俶為天下兵馬大元帥。至德二年(757年),李俶與郭子儀等率領唐軍,在回紇援助下,先後攻克長安、洛陽。不久,肅宗回到長安,李俶進封楚王,後徙封成王,乾元元年(758年),被立為太子,更名李豫。寶應元年(762年)四月,肅宗病危,張皇後欲立越王為帝,宦官李輔國、程元振勒兵逮捕越王,幽禁張皇後,肅宗受驚嚇而死。李輔國遂擁李豫即位,改元寶應。

至德二年(757年),李俶收複東都洛陽時,在掖庭皇宮中找到了已被關押一年多的沈氏。夫妻二人悲喜交集。可是由於當時戰事緊張,行色匆忙的李俶竟沒有來得及將妻子送回長安,便又經略北征。不久,史思明再犯洛陽。等到唐軍再次打敗史思明之子史朝義,收複洛陽時,沈珍珠卻已不知去向。代宗急痛萬分,派出大量人員尋找,可是一直杳無音訊,這一次分別真正成了“十年生死兩茫茫”。

寶應二年(763年)正月,史朝義自縊而死,“安史之亂”結束。

■風雲再起

唐代宗李豫即位後,擁立有功的大宦官李輔國和程元振自恃功高,更加專橫,對代宗的統治構成了威脅,李輔國甚至對皇帝說:“陛下但居宮中,外事自有老奴處分”。代宗利用李程二人之間的矛盾除掉了李輔國,後又罷黜了程元振和另一個專權的宦官魚朝恩,穩定了中央政府的形勢。

“安史之亂”結束後,唐代宗感覺大功告成,天真地以為從此天下太平,國泰民安了,就在當年改元廣德,大赦天下,安史舊部親族一概不予追究,各地官吏加官晉爵,普通百姓減免賦稅,這樣一來,安史舊將一變而成為唐朝的節度使,給以後的藩鎮割據埋下了隱患。

日漸強大的吐蕃趁火打劫,乘“安史之亂”之機盡占河西、隴右之地(今甘肅、青海一帶),並進擾關中。廣德元年(763年)冬,吐蕃攻陷(今陝西周至),代宗出奔陝州(今河南三門峽西),吐蕃入長安。這時,郭子儀以關中兵馬副元帥名義駐鹹陽(今陝西鹹陽東北),部下隻有士卒數百。郭知長安陷落,便到商州(今陝西商縣)招募散兵,遣將進逼長安,迫使吐蕃退出。唐軍收複長安,代宗還歸京師。

此後,大將仆固懷恩反叛,連年引回紇、吐蕃、黨項等族軍隊威脅關中,京師一再戒嚴。代宗一度意欲親征,賴郭子儀說和回紇,迫使吐蕃退兵。

唐代宗在位時先後任用第五琦、劉晏等人整頓財政,改革漕運,增加鹽利,為以後唐德宗時的稅製改革準備了條件。

大曆十四年(779年)五月,唐代宗崩於長安宮中紫宸之內殿。年五十四歲,在帝位十七年。當年十月葬於元陵,在京兆富平縣,諡號“睿文孝武皇帝”,廟號代宗。唐代宗在位期間年號有三:一為廣德,二為永泰,三為大曆。

代宗皇帝的一生,不僅在政治舞台上角逐得勝,在動亂中平叛禦邊,搏擊疆場有功,削除專權跋扈的宦官,剪除專擅朝政的權臣,鞏固帝位,亂後求治,罪己安民,在經濟上,教育上也多所改革,頗見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