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位是韋貴妃,她是李世民一度最愛的女人。據說韋妃有傾城之貌,絕世之才,所以得李世民寵愛,長久不衰,最奇的是,這位韋妃本來是有夫之婦,原來的丈夫是李瑉,兩人育有一女,後來李瑉因為楊玄感造反被誅,韋氏因此沒入官府,那時候,李世民應該虛歲十六,和長孫成婚不久。老天對他們很是眷顧,韋氏沒有被發配到任何地方,一直被囚在洛陽,直到李世民攻克洛陽,與她見麵,李世民一見之下驚為天人,於是娶她入秦王府,與之締結鴛盟。
第四位是燕妃,曆史上記載不多,好像隻寫十三歲入秦王府後庭,也是才貌出眾,後生有兩位皇子。
第五位就是讓李世民備受後世譴責,冒天下之大不韙迎娶的小楊妃。小楊妃原為齊王李元吉正妃,也算是名門之後。李世民與小楊妃的“豔史”,也成為無數小說家的最愛,無論是比較正規的《唐史演義》,還是鴛鴦蝴蝶派的《宮廷演義》都大事渲染,寫得轟轟烈烈,愛恨纏綿。李世民娶楊氏入東宮,滿朝之中居然沒有人勸諫,這是否意味著他們的關係已經是半公開的秘密,或者說大臣們知道勸也無用呢。弑殺兄弟,是為不義,威逼父親,是為不孝,屠殺子侄,是為不仁,強納弟婦,是為不禮,但這些對李世民來說,好像都是小節了。
第六位,是諡號為賢妃的徐惠,據說她是個五月能言,八歲能詩的才女,因為敢於勸諫而受李世民尊敬寵愛,可能李世民在她身上看到了長孫皇後的影子。
第七位,就是那位不但做了女皇,而且自己造字取名的武曌,即武則天,她恐怕是第一個給李世民戴綠帽子的女人。唐太宗不僅具有招賢納士的慧眼,對女色的鑒賞也屬上乘,十四歲的武則天竟然使他禁不住嘖嘖讚歎:“美容止,美容止啊!”當天就封她為才人,屬正五品。接著,太宗下旨召她侍寢,並給她起了個名字叫“媚”。唐太宗常年膏梁厚味,沉湎女色,體內鬱毒久積,武則天玉體潔白如胴,姿色豔麗,使他最終因纏綿床第之事而引發背部惡瘡。太子李治(就是後來即位的唐高宗)常常侍候病中的父親,這樣一來,唐高宗與武則天見麵的機會就頻繁起來。唐太宗久病不起,武則天饑渴難忍,便與唐高宗常常秋波傳情,兩人年紀相似,眉來眼去,勾搭成奸,一代英主唐太宗竟然被兒子戴了綠帽子。
以上就是史書有記載的李世民身邊的各位美眉(長孫皇後除外),其輝煌程度、傳奇程度,似乎隻有漢武帝可以媲美了,從這份記錄來看,說李世民好色應該沒有冤枉他。
杜甫是個好朋友
公元744年,四十三歲的李白和三十二歲的杜甫在當時的東都洛陽一見如故,結為摯友。
那時,受到唐玄宗冷落,被賜金放還的李白剛剛心灰意冷、滿懷憂憤地離開了都城長安,而多次赴考落第的杜甫正在洛陽城內猶豫不決,不知何去何從。兩個天才詩人的偶然相逢像燦爛的陽光一樣掃清了各自心頭的陰霾,兩顆純真熱切的心靈一同沐浴在友情的清泉淨水之中。
他們惺惺相惜,平等交流,抒懷遣興,評古論今,建立了深厚而真摯的友情。分手前,二人相約下次在梁宋(今河南開封商丘一帶)會麵,之後一起訪道求仙。
同年秋天,兩人如約到了梁宋,在這裏,他們還遇到了詩人高適。三人各有大誌,理想相同,一起暢遊山水,評文論詩,縱談天下大勢。
第二年,即公元745年,李白與杜甫在東魯第三次會見,二人同遊齊趙。他們一同馳馬射獵,賦詩論文,同行同宿,親如弟兄,就像杜甫在《與李十二白同尋範十隱居》中所寫的一樣:“我亦東蒙客,憐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
他們還一道尋訪隱士高人,偕同去齊州拜訪當時馳名天下的文章家、書法家李邕。
這年秋冬之際,李白與杜甫在魯郡(今山東兗州)相別,杜甫寫了《贈李白》一詩:“秋來相顧尚飄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
短短一年多的時間,李白與杜甫兩次相約,三次會見,知交之情不斷加深,但他們分手後的表現卻大不相同。
李白是個“不求天長地久,但求曾經擁有”的人,對愛情如此(他一生結過好幾次婚),對友情亦然,所以他走到哪裏都能很快交上朋友,而離開之後卻又會很快不再去想曾經的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