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隋唐篇(3)(3 / 3)

晚年的李白可謂“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雖然上次從軍無意之中站錯了隊,犯了一個幾乎致命的天大錯誤,但他自知沒有辜負過大唐,所以又動了北上臨淮從軍報國的念頭,無奈歲數不饒人,走到半路就因病返回 了。之後,李白一直客居在族叔,當塗縣令李陽冰(著名書法家)家中,不幸在第二年的一個月夜因病辭世。

一直思念著李白的杜甫這時正在西川節度使兼成都尹的嚴武身邊任職。嚴武是杜甫好友嚴挺之的兒子,對他非常照顧,並且給皇帝上表舉薦他為檢校工部員外郎(杜甫因此而被稱為杜工部)。嚴武鎮守西川的日子,是杜甫晚年最快樂的時光,“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恰好寫出了他當時的心情。

嚴武奉代宗皇帝之命(這時,玄宗和肅宗已先後駕崩)入朝公幹時,杜甫北上為他送行,二人直到百裏之外的綿州(今四川綿陽),才戀戀不舍地分手。意想不到的是,嚴武走了沒有幾天,劍南兵馬使徐知道就在成都城內發動了叛亂,妄想自立為王。回不了家的杜甫隻得流亡東川的梓州(今四川三台)去投靠與自己友善的漢中王。不久,徐知道被暫代西川節度使的高適擊潰,隨即被自己的部將李忠厚殺死。徐知道叛亂的時間雖不長,成都卻受了很大的騷擾,混亂的狀況並不下於安史亂中的長安與洛陽。

公元763年初,在郭子儀和李光弼的聯合進攻之下,屢遭敗績、窮途末路的史朝義自縊而死,曆時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亂”終於結束了。聽到這個消息時,正在梓州的杜甫又驚又喜,脫口吟唱出那首著名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白首放歌須縱酒,青春做伴好還鄉,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安史之亂”逐漸塵埃落定,大唐王朝幸運地得以延續,盡管再也回 不到往日的繁榮富強。杜甫、高適、岑參等詩人們的人生之路也還要繼續走下去,無論前邊是晴天麗日,還是淒風苦雨……

唐太宗的好色記錄

近年來影視上的帝王戲很熱鬧,有些雖一再強調尊重曆史,仍脫不了“戲說”的俗套。就拿最近熱播的電視劇大製作《貞觀之治》和《貞觀長歌》來說,過分溢美而歪曲史實的杜撰比比皆是,唐太宗被美化成十足完美的聖王,然而,真實的曆史並不像劇作家描寫的那麼美好,有些事情甚至出乎人們的想象。

唐太宗李世民的文治武功“貞觀之治”自然是毋庸置疑的,但他的一些劣跡也是明明白白寫在曆史上的,隻不過後者的陰暗被前者的光明所掩蓋而已。玄武門之變李世民殺兄李建成、弟李元吉之後,又馬上將他們的兒子統統殺死,並公然納元吉之妃為己妃,霸占弟媳婦。進入晚年時,他漸漸趨向奢侈腐化,不但修複隋煬帝的豪華宮室供自己享受,而且迷信占卜,癡迷丹藥,竟在五十二歲時因服用所謂的長生丹而一命嗚呼。

在此,我們暫且拋開唐太宗的驕奢愚昧,專門說說他的好色。

貞觀之初,正值百廢待舉之時,唐太宗較少戀及女色,貞觀五年以後,天下已趨大治,貪圖享樂思想滋長,選美之舉時有出現,故唐太宗一生曾羅致了不少美女,受其寵愛的也不在少數,在史書上留下名字的就有八個。

第一位是大楊妃,這位楊妃是隋煬帝楊廣的女兒,最傳奇之處莫過於以亡國公主身份,嫁予了新朝王子李世民,而這位新朝王子,還是她的表哥(李淵和楊廣是表兄弟嘛)。這位楊妃應該是李世民晉封秦王後的第一位妃子,長孫皇後去世後,李世民一度想將其立為皇後,但群臣以她是隋煬帝之女而強烈反對,最後隻得作罷。昭陵葬了一位楊妃,不知道是否就是這位楊妃。

第二位是陰妃,因為陰妃的兒子李佑謀反被誅,所以陰妃後來應該受到了株連,就銷聲匿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