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李陵捎來武帝去世的噩耗時,蘇武在北海痛哭了幾天幾夜,幾次昏倒。現在,他勝利歸來了,當然要到武帝的茂陵去拜謁一番。白發蒼蒼、長須飄飄的蘇武跪在武帝高大的陵墓之前,盡情地訴說,盡情地哭泣。可惜,武帝已經聽不見了,回應他的隻有那颯颯秋風和滔滔渭水。
年輕的漢昭帝和輔政大臣霍光都對蘇武歸國深感高興和欣慰,任命他擔任典屬國(相當於現在的外交部長)的重要職位,俸祿兩千石,並賜錢二百萬,官田二頃,住宅一處。常惠等人也各有封賞。
本來蘇武的生活可以這樣平平安安地過下去了,但是,命運在不久之後又給了他一次沉重打擊。
就在蘇武回到長安的第二年,輔政大臣之一的上官桀及其子上官安聯合另一輔政大臣桑弘羊和燕王劉旦發動政變,意欲打倒第一輔政大臣霍光,廢掉漢昭帝。結果這場政變很快就以失敗告終,上官桀被滅族,蘇武的兒子蘇元因參與了上官安的陰謀而被處死,蘇武也因此被免去了官職。
老來喪子當然是不幸的,幸運的是當權的霍光和漢昭帝都是明白人,蘇武並沒有受到很大的傷害。
公元前74年,漢昭帝英年早逝,蘇武以先帝舊臣的身份參加了迎立漢宣帝的儀式,宣帝封他為關內侯,食邑三百戶。後來,重臣張安世向宣帝推薦蘇武,說先帝在遺言中曾褒獎蘇武熟悉朝章典故,出使不辱君命,不久,宣帝就任命蘇武擔任右曹典屬國。漢宣帝非常尊重這位氣節高尚的老臣,不但尊稱他為德高望重的“祭酒”(相當於國立大學校長),而且還給予特殊照顧,隻要求他在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入朝議事,其餘時間在家休養。這時,蘇武已經是年近古稀的老人了。
蘇武把皇帝的賞賜全部送給了親朋好友、街坊四鄰,家裏不留一點兒財產,滿朝文武大臣也都非常敬重他。漢宣帝憐憫他年老無子,就用金銀和絲綢贖回了他在北海牧羊時與匈奴妻子生下的兒子蘇通國(兒子的名字都寄寓著蘇武對故國的思念),並且讓蘇通國做了郎官,又安排蘇武的侄子擔任了右曹。
公元前60年,中國曆史上最偉大的使節、傑出的愛國者蘇武在首都長安溘然長逝,享年八十一歲。
孟子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這句話在蘇武身上得到了充分體現:就物質而言,他的身體並沒有因為十九年的苦難經曆而垮掉,相反卻有了更強的承受力和忍耐力,活到了八十一歲的年紀,即使現在也算高齡;從精神上說,如果他沒有這十九年的苦難經曆,而是一直平平靜靜、安安穩穩地在朝中為官,即使後來做到了典屬國的高位,肯定也早已湮沒無聞被曆史遺忘了。
史上最牛的讖語
所謂“讖語”,就是事後應驗的話,固有一語成讖之說,但狹義的讖語,也就是人們經常提起的讖語,則指的是我國古代的政治預言。
史上最早的讖語是西周末年的“月將升,日將沒。檿弧箕服,幾亡周國。”周宣王姬靜聽到童子拍手而歌,知道必有女人幹政,禍起山桑木做的弓和野箕草編的箭袋。於是下令禁止販賣這兩種東西,違者處死。有鄉下的夫婦二人,由於不知情,拿著弓和箭囊叫賣,女的被抓住殺死,男的跑掉了,跑到河邊,拾到順水漂來的女嬰,躲避到褒城。這個女嬰長大後,就是使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幾乎斷送周朝八百年基業的褒姒。
秦漢時,讖言大盛,史上最牛的讖語也就應運而生了。事情先要從篡奪了西漢政權的王莽說起。王莽是一個特別喜歡找借口的人,他想通過讖語實現個人意圖,而且他不是一般人,先期是權臣,後來則越俎代庖當上了皇帝,結果在他統治時期,研究讖語成了全國最熱門的職業,而且成了一門學問,叫做讖學,或者讖緯學,他的朝廷裏就有很多這方麵的專家。
篡位前,王莽一直以外戚身份掌控著大權,對外說自個兒要做漢朝的周公,其實挖空心思就是想當皇帝。但是,輔政和當皇帝是兩碼事,當皇帝必須得有借口,名正言順的借口,而這個借口讖語正好可以提供。於是就有人在挖井時挖出了一塊石頭,上麵赫然寫著八個大字:“告安漢公莽為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