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3章 對日偽的鬥爭和利用(1)(1 / 3)

第一節“兩統”在寧滬地區重建地下組織及其活動

中統重建國民黨南京地下市黨部的活動

“七七”事變爆發,特別是淞滬“八一三”抗戰開始後,南京連續受到日軍飛機的轟炸。在對外戰爭急劇開展之際,一向以反共內戰為主業的國民黨“特工總部”暨中統組織,在此刻卻亂了陣腳。他們既沒有如軍統組織那樣的軍事情報工作職責,繼續公開反共又不相適宜,對日本的情報作戰更沒有列入議事日程,抗戰準備嚴重缺乏,全局上下的工作一度陷入混亂狀態。

1937年9月初,以陳立夫為首的“大本營第六部”設立,主管抗日“民眾動員”事宜。徐恩曾擔任了第四組組長,成立了十個“戰地工作團”,他把中統特務王思誠等人分別派往蘇北、贛北、河南及晉綏等地工作,但不久就因第六部裁撤而停止了活動。

10月,因戰事緊急,特工總部部分人員在書記濮孟九的帶領下,隨國民黨中央黨部先行乘車離京,轉去湖南衡山。11月20日,上海國民黨軍全線潰退,特工總部主要人員乘“建國”輪撤退武漢,徐恩曾本人則另包了一隻小火輪,帶著他的親信費俠等人秘密逃出南京,27日抵達武漢。他們在黃陂路平漢鐵路特別黨部樓上設立了新的總部,但隻留下少數人組建“機要室”,大部分人已撤往湖南長沙、衡山等地。而徐恩曾則忙於搜羅各地來漢的“戰地工作團”人員,組建“中統局”的工作。1937年12月,日軍兵臨南京城下。南京城內的國民黨政府中央及市縣級機關大小官僚職員匆忙逃走,丟下了滿城的百姓無人保護。

侵華日軍攻占南京後,對中國人民進行了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

其後,又在南京先後扶植了偽“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和汪偽政權,並以南京為其在華中的統治中心,進行了恐怖嚴密的占領軍統治。日本法西斯的殘酷統治,在南京城內外造成了高壓的氛圍,這種客觀環境,使得國民黨的勢力在南京的秘密恢複遇到了較大的困難。

當局勢稍為穩定之後,國民黨中央當局便開始了在南京重建地下秘密組織的努力。這項工作是以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指揮其下屬新組建的調查統計局來完成的。當時的國民黨中執會秘書長朱家驊主持了選派人員潛回南京恢複國民黨地下市黨部的工作。

重建南京市黨部的工作,首先是從挑選潛伏回京的特工人員開始的。鑒於南京當時的惡劣環境,中統在武漢的多數人,包括那些已躲在上海租界裏的中統局特工都不願前去冒險,因此這項工作一開始就遇到了不小的困難。

經過反複的研究與協商,1939年6月7日,朱家驊終於向蔣介石作了一個報告,決定派原南京市黨部黨務整理委員、第一區區長章兆直(化名趙祺)和陸玄南(化名鍾平)二人回南京重建組織。22日,蔣介石批複,給章、陸兩人予賑濟委員會屬下的“國際救濟會”工作人員的名義,派回南京工作。此時,7月8日,又有一名中統人員夏恩臨(李光輝)上書朱家驊,主動申請回南京辦理黨務及三青團的工作。在慷慨陳詞之後,夏恩臨又不無憂慮地寫了一大段話,請求朱家驊在他如遭不測時要照顧他的家屬。這在當時的背景下,雖然是可以理解的,但也暴露出夏對自己前景的悲觀。到了9月2日,陸玄南向朱家驊回電報告:“公司營業,大致布置已定。”章兆直(趙祺)、陸玄南(鍾平)兩人與夏恩臨(化名李光輝)通過國民黨在上海的地下組織負責人吳開先和吳紹澍,在滬打入汪偽中央通訊社工作,由趙祺任中統工作組長,組員有鍾平和李光輝。

在這個中統工作小組內部,存在著較大的矛盾。組長趙祺對工作並不熱心,整天混跡於燈紅酒綠場所,吃喝嫖賭,錢不夠花則虛報冒領公款,為鍾、李二人所不滿。鍾平當時在汪偽中央通訊社已混職為偽京分社的部門主管,他不服趙祺的領導,曾以辭職向朱家驊要挾,要求掌握活動經費。11月間,鍾、李聯名上書朱家驊,控告趙祺貪汙腐化。朱家驊閱之不快。12月18日,他曾下令給吳開先稱:鍾等三人“互相攻訐,經貴處去電一律召回”。鍾、李二人雖然也不幹淨,但他們在南京還是做了一些工作,盡管其中也許會有一些“水分”。12月9日,他們電告朱家驊,“略作收束”由滬至京,在南京城內璿子巷開設了掩護機關“寶源號”商行,並在汪偽市黨部內發展了中統組織,起初參加者有陳覺悟、丁柏長二人,以後逐漸發展了十多人,其中還有頗受偽方重用的副處長。於是這一方麵便成為中統在南京的第二條線。不久之後,鍾、李二人又以快郵代電的方式彙報了他們獲取的情報與工作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