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纂《廈台關係史料選編(1895-1945)》一書的緣起是2010年12月,當時分管地方誌工作的市委常委、副市長臧傑斌在聽取全市地方誌工作彙報時提出:“市方誌辦要廣泛搜集和深入挖掘史料,聯合廈門的高校和研究機構,發揮整體的合力,提高地方誌研究的社會化程度,搞出一批精品。”根據這一指示,市方誌辦與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曆史所就項目選題進行商談,一致認為,廈台兩地有著深厚的曆史淵源,在中央作出關於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重大決策部署的大背景下,編纂出版《廈台關係史料選編(1895-1945)》,可以為建設兩岸交流交往重要基地提供曆史依據和參考,更好地發揮廈門在對台文化交流中的先行先試作用。隨後,雙方經過多次磋商,擬定了編纂方案送呈市政府,獲得分管領導臧傑斌副市長的批準。時任市財政局局長黃強同誌大力支持,撥專款解決經費問題。
2011年底,市方誌辦葛向勇主任、韓真副主任與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曆史所所長陳小衝教授詳細策劃論證了選題綱目細節。2012年初本書編纂工作正式付諸實施,在充分利用廈門本地圖書典藏的基礎上,編寫組還先後赴北京、福州乃至台灣島內搜集相關史料,走訪了國家圖書館、中國社會科學院圖書館、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所圖書館、福建省圖書館以及台灣“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檔案館、“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等單位,獲取了不少珍貴史料,為本書的編纂打下了堅實的基礎。2012年下半年,編寫組著手進行史料的考訂、編排和翻譯工作,最終圓滿完成該項任務。
廈門與台灣的聯係曆史悠久,相關史料浩如煙海,本書的編纂隻是一個開端,希望在不遠的將來,繼續開展廈台關係史料的續編、再編工作,為海峽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海峽西岸經濟區對台交流及連接兩岸曆史紐帶與民眾感情貢獻一份力量。
編者
2012年11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