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善辯者篇(2)(1 / 3)

楚國的將領收下了吳國使臣送來的金銀玉帛和美酒佳釀,然後十分傲慢地瞟了吳國使臣一眼,下令將其殺掉,用使臣的血塗抹戰鼓。

使臣急忙爭辯道:“將軍,我們是誠心慰勞將士們,您怎麼能殺了來使呢?”

那位楚將大聲笑道:“你們這區區小國也好意思說‘慰勞’,這叫朝貢!像你們這樣的小國,我們楚國士兵每人一口唾沫便可以將你們淹死。難道還要對你們這種弱國賤民客氣嗎?”

使臣眼看就要被拉出去殺掉,他卻忽然放聲大笑起來:“這次來到慰勞楚軍,果然是吉相!這是吳王的恩德呀。”

楚將被使臣這突如其來的笑弄糊塗了,便詫異地問道:“你來時占卜了?”

使臣笑著點點頭,說:“卦象很吉利。”

楚將冷冷地看著他,譏笑道:“你都死到臨頭了,竟然還說吉利。”

吳國的使臣便上前幾步,十分坦然地答道:“就是因為你要把我殺了,我才說吉利啊。吳王當初派我來,本來就是要試探將軍的態度。如果將軍真的發火了,那麼吳國就將深挖護城河,把城牆加高,讓百姓都能拿起武器抵禦敵人,大家與楚軍決一死戰;如果將軍的態度和緩,平心靜氣地接待我,吳國就不相信楚國會進攻,所以防守就會鬆懈。現在將軍殺了我,吳王知道後便明白了楚國的意圖,就會加強警戒。死了我一個人,保全了一個國家,這還不是大大的吉利嗎?”

楚將聽了,猛然間對衛士說:“放了他。”

於是,使臣平安地回到了吳國。楚國將領認為吳國已經有所準備,也就打消了進攻的念頭,返回了楚國。

8、淳於髡談論醉酒諫齊王

齊威王在位時,齊國有個善於辭令的人叫淳於髡,聰慧精明,善於借用巧妙的比喻。有一次楚國將要攻打齊國,齊威王便想到去趙國請求援兵。想到派往趙國的使者人選,他一下便想到了淳於髡。齊威王最後決定讓能言善辯的淳於髡去趙國申請救援。他派出了十輛馬車,裝上了一百兩黃金,淳於髡見此竟然大笑起來。

齊威王不知道他是什麼意思,便問道:“你是覺得裝的這些東西少嗎?”

淳於髡答道:“我怎麼敢嫌少呢?”

齊威王又問:“那你因何故大笑?”

淳於髡說:“在我來的路上,看到一個農民跪在田邊祈禱上天賜予一個豐收年。他拿著一個豬蹄和一杯酒,對著蒼天說:‘神啊,請您保佑我五穀豐登,米糧滿倉吧!’他向上天祈求那麼多,卻拿出了那麼點祭品,所以想起這個人我就禁不住要笑。”

齊威王方才明白了他的意思,於是將黃金增加到了一千兩,車馬一百輛,再加上十對白璧。淳於髡帶著這些禮品出使趙國,很順利地搬來了十萬趙國援兵。

楚國聽聞這個消息,知道取勝的把握已不大,於是立即撤兵。

楚軍撤走後,齊威王設宴表彰出使趙國有功的淳於髡,問他:“多少酒能讓先生喝醉?”

淳於髡知道齊威王非常愛飲酒,有時會徹夜暢飲。他想幫助齊威王改掉這個毛病,於是回答道:“我喝一碗會醉,喝一壇子也會醉。”

齊威王感覺很詫異,問道:“這是什麼原因呢?”

淳於髡答:“大王若賞酒給我喝,各級官員都站在一旁,我就會因為惶恐而隻能喝一碗。如果在家中父親宴請賓客,我在席間侍奉,客人們把喝剩下的酒賞給我,這樣我就能喝兩碗。如果遇見好久不見的老朋友,大家一邊敘舊情一邊喝酒,我就能喝五六碗。要是鄉間集會,男女雜坐,互相拉手不受責罰,眉目傳情不被禁止,這樣我就能喝到八碗。即便是這樣我也隻會有兩三分的醉意。天色晚了,酒喝夠了,把杯子合用一隻,男女坐得近了一些,同坐在一條席子上麵。鞋子隨意擺放,酒菜橫七豎八,廳堂上點燃蠟燭,主人將客人送走後獨留下我一個人,這樣我的心情會非常愉悅,這時便能喝一壇子酒。所以說喝酒喝過頭就會胡來,所有的事都是這樣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