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我到江蘇考察,江蘇分社杜曉明、盧殿洛諸領導考慮到我人生地不熟,安排曾在山西分社任過采編主任的華惠毅領我到無錫、蘇州尋找訪問對象。華惠毅是蘇南通,我找不到的地方,他能找到;我聽不懂無錫、蘇州方言,他給我一句一句翻譯。如果沒有他的幫助,我的訪問簡直無法進行。
後來我到連雲港市考察,他還請他的老朋友蒼梧晚報總編輯王緒年出麵接待。
2007年7月我到寧夏考察,分社辦公室主任鄭青吉,精心安排我的行程。10月我到安徽、山東、河南考察,依托的都是新華分社。我一到合肥,安徽分社郭獻文等領導極為關照,第二天老領導劉謂福就領著我直奔宿州蕭縣。我要找的蕭縣楊樓鎮路套村很偏僻,劉謂福的老朋友淮北市委副書記吳孝雨是楊樓人,特地從淮北市趕來,領著我們到楊樓鎮,鎮領導又把我引領到路套村,費了很大周折,才找到我要訪問的人。在劉謂福的幫助下,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兩天完成了三、四天的工作量。
我到了臨沂,在山東分社副社長王進業的幫助下,很順利的到達鄒城。後來我到了鄭州,受到河南分社社長張百新等的關照,不管是到商丘、到新鄉、到洛陽都有辦公室副主任雒應良陪同,一切都很順利,副社長於振海還領我到周口考察,在西華縣農村發現重要墓碑。老友陳朝忠、記者劉雅鳴、林嵬隨時留心惠姓信息,為我寄來縣誌、姓氏書籍。河北分社社長杜文峰、副總編張洪河、辦公室唐淑芬,甘肅分社社長王增海、信息中心總編張鋒、記者張澤遠等,有求必應,不厭其煩,話語始終熱情洋溢。新疆分社徐軍峰,青海分社王宏偉、馬千裏,雲南分社田舒斌、劉廣智,四川分社江宏景,重慶分社蔣鵬,江蘇分社包永輝、李燦、徐戰謙,遼寧分社馬義、李善遠、陳光明,吉林分社朱玉泉、王向群、王占玉,黑龍江分社石堪礪、張光遠等都為我搜集惠姓奔忙過,我打擾過的分社領導與同事還有很多很多,由於篇幅的限製,不能一一而述,但他們的友情我永遠記在心間,默默地把他們懷念。
與分社相關的是許多地方的宣傳部們,隻要通過分社與他們聯係,他們都努力去辦。為惠姓研究出過力的有山西呂梁市委、河津市委宣傳部,陝西扶風、岐山、鳳翔、三原、富平、蒲城、宜川及陳倉區委宣傳部,河南商丘、周口、禹州市委宣傳部,安徽宿州市委、蕭縣縣委宣傳部,江蘇宜興市委宣傳部,浙江諸暨市委宣傳部,河北的永清、涿州、定州縣(市)委宣傳部以及江蘇無錫史誌辦公室、山東濰坊、日照、臨沂、諸城市委黨校等。北京國家圖書館、上海市圖書館、山西省圖書館、山西大學圖書館、太原師範學院圖書館、宜興市檔案局也提供了許多方便。綜上所述,可見,《惠姓春秋》是惠姓族人、親友與新華分社的同仁們共同譜成的一首交響曲,我要深深地感謝他們。
更要感謝責編朱慧峰,她的精心編排,才有了醒目的版式。書中照片黃河壺口瀑布、洪洞大槐樹祭祖是馬毅敏拍攝的,西安古城是範德元拍攝的,周惠王的像是惠建強畫的,清澗城新貌是陳建民拍攝的。惠周惕、惠士奇、惠棟的像是選自匡亞明主編的中國思想家評傳叢書李開教授著的《惠棟評傳》。惠施、惠乘、惠直、惠需、惠元佑等古代人物像分別選自阜寧、暨陽、宜興《惠氏家譜》。
還有一點需要說明,書中收錄的惠姓古今人物,不是應錄入的全部,由於種種條件的限製,有一些疏漏,隻能以後再版時補上。現代人物的排列上先輩在前,同一級別,同一職稱,同一類型的以出生年代先後為序,有的因把握不準,排列有誤的請諒。
作者
2010年5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