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撻懶圍楚州,鎮撫使趙立禦之。相持日久,忽見秦禦史檜窄衣負劍,挈其內子王氏來趨漣水□,航海詣行在,逢人但雲:我殺金之監守者,奪舟南歸,得以至此。元近前揖之曰:諸公死難,君獨生還,在明哲行事,固宜如此。但自燕之楚二千八百餘裏長途,河海限之,幹戈守之,豈容賢夫婦偕行,乃竟略無阻滯,來得恁速?檜未及語,範宗尹突來敘舊,為之引見,首奏所草與撻懶求和書,倂道上皇母後起居。帝悲喜交集,謂今日得一佳士,授檜禮部尚書、參知政事,尋加平章兼知樞密。
元佑久有退休之誌,得乞身終老。會寇已去浙,帝思回鑾,乃命扈駕如臨安。卜居與吳興之大全港。杜門謝客,易冠服作方外遊。凡浙閩左右名山勝境無不到,絕口不言國事,去住無定趾者凡十年。至辛酉(1141)冬,扁舟泛雪,方舉杯,聞上流有歌雲:一寸江山一寸金,官家恢複將如林。盡忠報國遭刑害,惟有皇天表此心。掀窗視之,一漁夫也,語之曰:此歌何為者?“曰:爾尚未知朝廷事耶!嶽少保父子見殺矣。”甫聞言大哭,雙足踔如撾鼓,舟欹(qi)水溢,篙櫓俱脫。扶至家,日夕悲號,痛沙漠之含羞,悼忠良之負屈,血淚交橫,地土不食,數日而卒。
越明年,其子若孫衰絰(die)請傳。按年譜節述其事如此,年六十有一。生於元豐四年辛酉(1081)五月四日時,卒於紹興十一年辛酉(1141)十二月十八日時,配陳封縣君先卒。子姓姻戚詳荻遍皇甫序中不贅。讚曰:學本孫吳,識參宗李。遇嶽於微,兼哭其死。扈駕艱難,寇不能邇。時固為之,道則如矢。卒完其真,論之所美。
紹興十二年壬戌(1142)七月
前兵部侍郎王居正撰
(選自“百歲堂”《惠氏宗譜》)
(孫安邦先生斷句)
二、暨陽惠氏家譜序言
嚐觀朝有史以編年,國有牒以紀事,家有譜以載氏。源遠流長,暨諸華胄,以對揚祖德者,如楊雄家牒,殷敬世傳,孫氏譜記,陸家裔曆,由來尚矣。浙之有盛族者伊誰之始乎?曰:始於良公也!遺下家學淵源,科甲文章奇猷,偉績繩繩不絕,僉以賢且美稱,噫!其可不愧於始之祖也歟。莫為之前雖美勿彰,莫為之後雖盛勿傳,宗譜不修,則若子若孫無以知身之所自出,視族如塗人耳!昔老泉雲:相視如塗人者,其初皆兄弟也,兄弟其初而一人之身也!“淵明曰:同流分派,人異世殊,慨然寤歎,念茲厥初,則知譜之不可不修也,明矣!”。今慈素公盡誌宗譜得以知身之所從出,曰:此某之祖也,此某之宗也,而本族始之祖也!“茲當告成,問序於餘,餘曰:盛族乎!其可謂知本者乎!”從此奕葉振起,大立功名,在國則登諸乘,在朝則登諸史,天下後世繼稱,孝子慈孫者鹹嘖嘖其祖父豈特光諸譜而已哉!是為序。
賜進士及第、光祿大夫、太子太傅、文淵殿大學士文天祥。
(選至暨陽《惠氏家譜》)
四、全國惠姓百人以上的村莊名錄
在許多族人和朋友的幫助之下,收集到百人以上的村莊460多個,彙集公布如下,供研究者參考。因個人能力有限,肯定有不少遺漏,請未收集到的村莊諒解,以後修訂增補。
中南地區
河南省
周口市
西華縣聶堆鄉惠樓、小惠村
西華縣紅花鎮惠莊
商水縣巴村鄉賈莊
沈丘縣北郊鎮惠莊
扶溝縣列村
商丘市
虞城縣店集鄉惠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