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明清及民國文物(2 / 2)

【清龔賢詩稿長卷】

1957年9月,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員會撥交。長51.1、寬24厘米,紙本絹裱。全軸共分17段,收入龔賢、陳騫、袁埴等17人書寫的七言詩80多首。長卷起首為龔賢書“黍字席上贈高倩皆”七言詩三首,落款“野遺生龔賢稿”,左下角鈐白文印“龔賢”;其他16段所書詩詞有楷書、行書和草書,風格各異,共有24方印。長卷是以龔賢為首的詩畫家們,以“紅橋旅夢”為題而作,為清康熙時作品。

龔賢,清代著名畫家。字半千,又字野遺、豈賢,號半畝,又號柴丈人。江蘇昆山人,後遷居南京,是“金陵八家”之一。出身貧苦,性孤僻,又正直不阿。在詩、書、畫上都有一定的成就。龔賢書法結體偏長,運筆風神,行距開闊,嚴謹而不乏舒展,方折而不失圓轉,隨意而挺拔,奇特而平樸,有磊落之氣,乃是集歐陽詢、李邕、米芾、董其昌之大成,獨有風貌。

第三節 玉器、瓷器、銅器

【清翡翠雙獾】

捐贈。圓雕,利用一塊整玉自然的成色鏤空俏雕而成,兩獾相對,一隻呈翠綠色,一隻呈乳白色,首尾相銜,嬉戲互撓,作品構思巧妙,相得益彰。長4.5厘米,寬3.3厘米,高1.5厘米,腹圍8.2厘米,重35克。雙獾是雙歡的諧音,隱喻成雙成對、歡歡喜喜、夫妻和美,是清代玉雕中常見的題材。

【洪憲款粉彩嬰戲蟋蟀罐】

民國時仿造品。1953年12月收購。小口,廣肩,鼓腹下斂,平底。腹壁粉彩繪兩個頭梳垂髫,身著紅、藍衣、小花褲的兩小孩於綠茵草地上用小棍嬉戲盒中的蟋蟀,神情專注,天真稚氣,有著濃厚的民間色彩。另一麵墨書題記“惟被金蟲,乘時角勝,童子何知,不多秋興”4行12字,題識後落圓款“洪”,方款“憲”。高6.6厘米,口徑2.2厘米,底徑3.5厘米。

【銅八仙雕像】

1957年12月,大同市工商業聯合會捐贈。呈古銅色,模鑄。雕像群由八仙和南極仙翁組成。八位仙人身高相近,手持各種法寶,表情神態生動各異,皆立於山石狀銅座上,呈現出神仙特有的韻致與灑脫。此係列雕像:鐵拐李底座有“德榮堂王瑞敬”六字。藍采和,頭結雙髻,麵目渾圓,身著偏襟寬袖衣,下擺呈荷葉形,褲口窄小,腰係帶,帶下垂四片葉子,帶頭飄於腿前,右手托桃,高53厘米。漢鍾離,頭束雙髻,雙眉倒立成八字狀,兩眼圓睜,蓄須,衣同藍采和,隻是袒腹露胸,右手執芭蕉扇,左手藏於袖中貼於左胯部,高54厘米。鐵拐李,金箍束發,蓬頭垢麵,袒腹跛足,右手高舉葫蘆,左手拄拐,左腿殘,高54.5厘米。曹國舅,戴襆頭,蓄須,短髭,身著圓領寬袖長官袍,雙手打雲陽板,高55.5厘米。呂洞賓,頭戴冠,須髯飄逸,身著交領長袍,腰係帶,帶頭垂於身前,左手手背向前作行走狀,身背陰陽劍,高55.5厘米。張果老,頭戴高冠,麵目蒼老,須髯飄逸,內著交領衣,外罩對襟長袍,腿部露出內衣的寬下擺、小褲口及兩個帶頭,雙手持魚鼓筒,高55厘米。韓湘子,頭結雙角髻,腦後發髻垂肩,麵目慈祥,蓄須,衣同藍采和,雙手持笛,肩背葫蘆狀物,高53.5厘米。何仙姑,辮發垂兩肩,衣同藍采和,左手相握前舉,右手藏於袖中貼於右胯部,胯部露出一長方形板狀物,高53厘米。中間南極仙翁,他是掌管人間性命年壽的神仙,又叫“壽星”或“老人星”,腦頂隆突,頜下長髯,身著對襟長袍,胸前係帶,右手持書卷,左手撫膝,坐於雲頭座上,前有細水潺潺,身旁植長生不老樹,背有祥雲及仙山,兩側有一牛、一仙鶴立於山石上,高109厘米。八仙本是凡胎俗體,其所處也非同一個時代,但皆因修煉而得道成仙,所持法器各有不同,與南極仙翁相合組成“八仙慶壽”群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