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7章 屈原賈生列傳(2 / 2)

屈原也因這件事痛恨子蘭,他雖然被放逐,但仍關心著楚國、懷念著楚懷王,他沒有忘記祖國,希望再回到朝中任職、希望君王能幡然覺悟。他這種懷念君王、振興國家的強烈願望,曾在他其作品中再三顯露過。但最終也無可奈何,再也未能返回朝中為國效力。

投江自殺

屈原來到江邊,披頭散發低吟漫步在水邊。容貌憔悴,形體幹瘦。一位漁翁看見了就問他說:“您不就是三閭大夫嗎?為什麼來到這裏?”屈原說:“世道都混濁,唯獨我清白;眾人都昏醉,唯獨我清醒。因此我被放逐了。”漁翁說:“有聖德的人,不拘泥於事物,而能隨著世道轉移。世道都混濁了,為什麼不隨世俗的大流去推波助瀾呢?眾人都昏醉了,為什麼不也跟著醉生夢死呢?為什麼要懷抱白玉般的操守而使自己被放逐呢?”屈原說:“我聽說過,剛洗了頭的人必定要彈一彈帽子,剛洗過澡的人必定會抖一抖衣服,又有誰願意讓自己清潔的身體,去接觸汙穢的東西呢?我寧願投身長流的江水,葬身於江中的魚蝦腹中,也不能讓高潔的品格去蒙受世俗的汙垢啊!”

於是屈原便寫了《懷沙》賦,賦裏寫道:

陽光和煦的初夏啊,草木茂盛地生長。我懷著深深的哀傷啊,奔向南方。眼前一片迷茫,沉寂得毫無聲響。心頭鬱結著委屈與苦痛啊,遭受憂患而困頓日長。捫心自問無過錯啊,卻隻能強壓住內心的屈枉。

想要把方正的木頭削成圓的,隻是不能符合規矩與法度啊!改易初心,背離常道,這是君子所鄙視的。我從前擬寫的政策,那未幹的墨跡到現在仍未褪去。內心敦厚,品質方正,這是君子所讚美的。巧匠不揮動斧頭,曲直就沒有標準。黑色的花紋,處在幽暗的地方,盲人會說看不見;明眼的人稍稍一瞥就能看見,盲人反說他失明無光。顛倒黑白混淆是非,使鳳凰被關在籠子裏,雞鴨卻在那兒飛舞盤旋。美玉和頑石糅雜不分啊,居然用同樣的標準去衡量。那些小人見識鄙陋,而且慣會嫉妒,全然不知道我的賢明啊!

肩負的任務繁重啊,停滯不前難成事。懷揣珍寶握美玉啊,身處困境怎伸張?城裏狂犬成群吠啊,怪誕之事出不窮。毀謗才俊疑豪傑啊,本就是小人醜態。外表粗疏內樸實啊,眾人不知我懷才。像木料堆在一旁啊,不知功用何所在。重視仁德傳禮儀啊,恭謹忠厚為胸懷。虞舜不能再遇逢啊,有誰知道我所從!自古聖賢難同時啊,哪知其中何緣故?商湯、夏禹已久遠啊,遙遠渺茫難追慕。平息怨恨和憤激啊,壓在內心自圖強。遭遇憂患不移誌啊,願留榜樣傳後人,前行道路通北方啊,麵迎天邊落夕陽。憂愁為喜哀為樂啊,話到此處便可亡。

浩蕩的沅水、湘水啊,嘩嘩地翻騰流淌。漫長的道路幽暗多阻啊,前途遙遠且渺茫。我抑製著深深的悲痛,無比淒涼。世上無人理解我啊,誰能聽我訴衷腸?滿懷悲歌吟不盡啊,慨然歎息終此世。空懷著滿腔激情與高潔品質啊,無人可與我相比成雙。伯樂已不在世啊,千裏馬又有誰能識別?人生在世秉天命啊,聽從安排有不同。定下心來,放寬胸襟,還有什麼可畏懼?不盡的哀愁,重重的悲傷,我隻有長長地歎息。世道混濁無人能察,人心叵測也不可估量。明知不免一死,生命也不必憐惜。光明磊落地向君子告別,我將樹立一個榜樣。

抒發了胸中鬱憤的屈原,懷抱著石頭,投入滾滾的汨羅江自盡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