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導論(1 / 1)

中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56個民族56朵絢麗多彩的鮮花點綴著美麗富饒的中華大地。金達萊是其中的一朵奇葩,芬芳豔麗,她象征著中國朝鮮族勤勞勇敢、自強不息、勇往直前的崇高品行。

朝鮮族是遷入民族。19世紀60年代,朝鮮連年重災,政府腐敗暴政,百姓生靈塗炭,廣大貧苦農民,不堪忍受封建統治階級的殘酷壓迫和剝削,冒禁越江,紛紛來到我國東北地區,披荊斬棘,拓荒開墾。當時,他們的生活很悲慘,他們的處境也很艱難。

1910年,日本帝國主義強行通過“韓日合邦”,吞並整個朝鮮,並準備以朝鮮半島為跳板,進一步侵略我國東北三省,情況十分危急。當時,不願做亡國奴的大量朝鮮愛國誌士為朝鮮獨立和解放,來到中國,組織朝鮮族先民,與中國人民並肩戰鬥,進行反帝鬥爭。

哪裏有壓迫,哪裏就有反抗;哪裏有暴政,哪裏就有革命。經過100多年的不屈不撓、浴血奮戰,幾代人前赴後繼,艱苦創業,朝鮮族由一個遷入散居的人群逐步發展成為現在的有覺悟、有思想、有文化、有國籍、有自己民族區域自治的少數民族——朝鮮族。他們的拚搏精神、他們的頑強鬥誌、他們的無私奉獻精神和大無畏的犧牲精神就是在這樣的曆史磨難和長期的鬥爭中形成的。

本書的主旨是本著尊重曆史,實事求是,發揚學術民主,以平等交流與友好合作的精神,無論其中有些曆史人物後來屬於哪國國籍、哪個黨派或哪種意識形態,凡是在以中國為曆史背景英勇奮鬥、光榮犧牲的,以及所發生的曆史事件,均作為中國朝鮮族與中國各民族人民共同奮鬥、共同創造的光輝曆史與偉大成果來評價、歌頌和紀念。

1945年日本投降,朝鮮光複,國界清楚了,國籍確定了,從此以後朝鮮族進入了新的曆史時期。

朝鮮族的曆史來源可分為三個方麵。

1.苦難的曆史讓在朝鮮半島的朝鮮人不堪忍受封建階級壓迫和自然災害而自謀生路,背井離鄉,遷入到中國東北開荒耕作,逐步安家落戶。

2.朝鮮被日本帝國主義吞並之後,為反對日本帝國主義,光複祖國,爭取祖國獨立而奮起的反日義士、愛國知識分子和各界愛國人士來到中國,與朝鮮族先民和中國人民共同奮戰。

3.被日本帝國主義強製移民過來的窮苦百姓,即以“開拓團”的名義被強製騙過來的窮苦農民。

中國東北地區是北方民族的發源地和生息繁衍的地方,也是朝鮮族和其他兄弟民族相互交往、共同開發的地方。對朝鮮族來說,它是憂國憂民的知識分子、抗日救國義士和廣大貧苦人民不怕犧牲、前赴後繼、與日本侵略者進行頑強鬥爭的地方。殘酷的曆史、現實的鬥爭教育了朝鮮族,教育了東北各族人民組織起來參加反帝反封建的鬥爭,並在鬥爭中逐步覺醒和成長。通過曆史,我們會看到朝鮮族有自己的哲學思想、宗教理念、奮鬥目標,較早地接受了共產主義思想和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思想。

朝鮮族人民曾深受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異民族統治階級的壓迫,剝削,歧視和愚弄,他們對敵人無限仇恨,對祖國無限熱愛,對獨立自主無限期望,革命性很強。

中國解放戰爭初期,吉林省政府機關曾設在延吉,朝鮮族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積極參加土地改革,土匪肅清,摧毀國民黨的社會基礎,鞏固和建設後方,積極支援前線,為日本投降後的東北紅色政權的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他們踴躍報名參軍參戰,補充和加強解放軍的有生力量,為後來的遼沈戰役、平津戰役和解放華南作出了曆史性的貢獻,在抗美援朝時期,為世界和平、保家衛國作出了很大的努力。

和平建設時期,他們積極擁護中國共產黨,積極參加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尤其進入改革開放以來,他們積極響應黨的號召,認真學習,不斷接受新生事物,提高自身素質,為我國改革開放的順利進行和日益繁榮富強,作出了重大努力。

朝鮮族是勤勞勇敢、文明智慧、自強不息、勇往直前的民族,在偉大的中國共產黨領導和黨的民族政策正確指引下,和其他55個兄弟民族一起,為建設偉大中華而努力奮鬥。讓56朵絢麗多彩的鮮花永不凋謝,永葆芬芳豔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