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一章 偏癱的幹預性治療(二)(2 / 3)

顱骨鑽孔操作方法:用顱骨鑽直接鑽孔,若用手搖鑽時需將皮膚切開再鑽通顱骨內外板,若能暴露硬腦膜最好將硬腦膜切開,按計測的穿刺深度插入穿刺針,刺入血腫腔內,穿刺以旋轉的方法由淺入深,拔出針芯即可見陳舊性黑色血液流出。如無血流出,可用10毫升注射器抽吸,如仍無血液抽出可邊退針邊抽吸的方法直到抽出陳舊性血液為止。然後再用止血鉗緊貼頭皮固定穿刺針,以自然抽吸方法抽出積血,如血腫凝塊不易抽出可反複注入生理鹽水衝洗、抽吸,並將尿激酶1萬~3萬單位溶於1~3ml的生理鹽水中,然後注入血腫腔內。並將一根矽膠管或細導尿管保留於血腫腔內引流。待24小時內引流液不多基本澄清,經重複用尿激酶衝洗後液內無破碎的血凝塊,生命體征平穩,CT掃描提示血腫塊顯著縮小即可拔管。

(二)腦室穿刺引流治療腦室穿刺引流術主要適用於腦室原發性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腦室積血,如單純腦室內出血,腦內血腫大於60ml的繼發性腦室出血。多在行血腫穿刺後行腦室穿刺或術後減壓引流。通過腦室穿刺引流能使威脅生命的急性高顱壓得到緩解,減輕了腦水腫,防止誘發腦疝及腦幹繼發性損害。

腦室穿刺前準備:取仰臥位,剃光全頭,除緊急情況外應禁食6小時,一般選用額角穿刺引流,穿刺點為矢狀麵中線發際後1.5cm,旁開2.5cm,行常規消毒,鋪有孔無菌巾,用2%普魯卡因局麻。

腦室穿刺引流方法:用槍式手搖骨鑽鑽通顱骨內外板,將備好的塑料導尿管插入鑽孔,並保留於腦室內。穿刺時針尖方向指向雙側外耳道連線,一般深達4.5~6cm即進入腦室前角,可見有含血腦脊液流出。給予患側腦室引流,若行雙側腦室引流時,應先做患側然後再行對側引流。在持續引流時,引流管應高出腦室水平15~20cm,以維持正常顱壓,防止過高影響流出或過低造成低顱壓綜合征,誘發腦室出血。引流時間以病情、顱壓及腦脊液顏色而定,引流管可保留數天待病情明顯好轉,顱內壓接近正常,腦脊液顏色變淡時即可拔管。在整個腦室引流過程中應注意無菌操作,並常規應用抗生素預防感染。

[附二]偏癱的中醫護理

(中風病急症護理規範)腦血管性偏癱,中醫習稱中風半身不遂,發病早期,常有神誌昏蒙,半身不遂,偏身麻木,痰涎壅盛,言語蹇澀,或無意識障礙而突然發生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具有發病突然,病情重,病死率與致殘率高的特點,故加強護理是降低死亡率,減少後遺症的重要環節。在做好一般護理的基礎上,要特別重視臨床的“辨證施護”。

(一)一般護理

1.臥床時間的安排

中髒腑者應臥床休息3~4周左右,中經絡者1周左右。

病情穩定後,即可輔助病人被動治療,而後逐漸增加活動量。中髒腑者頭部可稍墊高,翻身時要特別注意減少頭顱的活動。有痰涎壅盛,頻繁嘔吐者應取側臥位。昏迷或抽搐發作及有精神症狀者,應加床檔防止墜床。

2.病情的觀察

中髒腑昏迷者應建立特護記錄,及時準確的觀察病情變化,重點觀察昏迷深淺及瞳孔大小的變化。注意呼吸頻率、節律及形式和脈象、血壓的變化。若舒張血壓低於16.0/10.7kPa或收縮血壓高於26.7/16.0kPa應及時報告主管醫生。觀察時應注意有汗無汗、汗液性質、嘔吐物性狀及二便情況。若體溫超過39℃以上,可行物理降溫。應警惕抽搐、呃逆、嘔血等病症的發生。在及時彙報醫生的同時做好各種搶救藥品、器械的準備。

3.鼻飼

昏迷病人,病情平穩後,可插鼻飼管並保持鼻飼管通暢。

4.控製呼吸道感染

保持呼吸通暢及預防肺部感染,要求做到:

(1)若呼吸急促,麵色青紫或抽搐等,應吸氧。

(2)痰液阻塞氣道應及時吸出,若痰液粘稠,可鼻飼竹瀝水,以清化痰熱,並輔以超聲霧化吸入。

(3)要注意保暖,在翻身換尿布時,勿使冷風直接吹入,避免外邪襲肺。

(4)宜側臥,以利痰液和嘔吐物順口角流出,便於氣血通暢,疏通督脈經,防止肺部感染。

(5)勤翻身拍背以利排痰,同時也有助於疏通氣血,加速恢複肺的宣發肅降功能,並施手法作背部推拿,以疏通督脈經。

(6)配合針刺廉泉,豐隆、內關等穴以理肺、健脾、豁痰。

5.口腔護理

中風病人由於痰熱積滯,阻塞中焦,加之不能由口進食,口腔汙穢腐臭,可用複方佩蘭漱口液(見301頁附1)清潔口腔2~3次/日。

6.皮膚護理

預防褥瘡的發生,要求做到:

(1)床鋪平軟,床單幹燥無皺褶。

(2)皮膚保持清潔幹燥,尿失禁者,尿後用溫水擦洗背部及臀部。

(3)每2~4小時翻身1次,並上下午各用複元通絡擦劑(見301頁附2)按摩受壓骨突部1次,若受壓皮膚瘀血發紅,除按摩外,可用熱水袋熱敷,以改善局部氣血循環。如果皮膚破潰形成褥瘡,可用土黃連膏(見301頁附3)外敷創麵。

7.尿瀦留的治療護理

尿瀦留者可用針刺中極、氣海、三陰交、水道、水泉、水分、腎俞、腰陽關等穴,交替針刺,並加灸氣海、關元、足三裏等。尿失禁者,勤換尿布,保持會陰部清潔,防止濕熱淋的發生。

8.眼的護理

眼不能閉合者可用石菖蒲液(見302頁附4)或生理鹽水紗布敷蓋眼部,以免角膜幹燥而易損傷。

9.情誌護理

觀察病人的情緒,若發現病人有煩躁,憤怒時要進行疏導、勸慰、保持情緒穩定。切忌暴急大怒和鬱悶不樂,也可收聽音樂,但以柔和,歡快之曲為宜,少聽亢奮緊張之曲。

10.注射注意事項

注射盡可能在健側進行。以免藥物吸收不良而影響療效。

11.肢體鍛煉

病情穩定後,應鼓勵和協助患者進行肢體功能鍛煉和語言功能訓練。患肢肌力0~Ⅱ°者,協助進行被動活動,從指(趾)關節到肩(髖)關節逐一進行活動。肢體肌力夠Ⅲ°者,協助主動鍛煉,從床上到床下,從室內到室外逐步加大運動量。語言功能應以唇音→舌齒音→卷舌音→繞口令。總之,功能鍛煉要做到早、勤、循序漸進、持之以恒。

(二)辨證護理

1.中經絡的辨證護理

中風中經絡患者是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偏身麻木、舌強,言蹇或不語為主要臨床表現。

護理原則:預防並發症的發生,促進語言和肢體功能恢複。

(1)肝陽暴亢、風火上擾證:除見半身不遂主症外兼見眩暈頭痛,麵紅耳赤,口苦咽幹、心煩易怒,尿赤便幹等症。舌質紅或紅絳,舌苔薄黃,脈弦有力,其辨證護理要求:①保持病房安靜,嚴格限製探視,避免噪音和暴怒、抑鬱、保持情緒穩定。②入睡困難,輾轉反側,煩躁不安者,可用味交泰散(見302頁附5)膠囊2~3粒睡前服下或睡前按摩湧泉穴100次。③飲食宜清淡甘寒為主,如綠豆、芹菜、菠菜、冬瓜、黃瓜、絲瓜、桔、梨、忌羊肉、雞肉、狗肉、鰱魚、韭菜、大蒜、蔥等辛香走竄之品。

(2)風痰瘀血,痹阻脈絡證:除見半身不遂主症外,兼見眩暈、舌質暗淡、苔薄白或白膩,脈弦滑等主要臨床表現,其辨證護理要求:①眩暈重者,囑患者安靜臥床休息,防止摔倒。②3天以內密切觀察病情的轉化。若舌質不紅,無眩暈頭痛、病情平穩,可以進行功能鍛煉。如果舌苔變黃厚膩、口臭、便秘、脈弦滑而大,說明已轉化為痰熱腑實證,即彙報醫生。③飲食宜黑大豆、藕、香菇、桃梨,忌羊肉、牛肉、狗肉、雞肉、烏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