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注重理論研究
拜耳在鉻鞣劑的自堿化、鉻鞣助劑促進鉻鹽與皮纖維的結合(高吸收)、植物速鞣,巴斯夫在染色理論、複鞣機理,羅姆在準備操作理論,汽巴在中和、合成鞣劑的結構與鞣性,羅姆哈斯在塗飾劑的結構與性能等方麵都有深入的研究,為開發新產品打下了基礎。
(3)重視皮革技術服務
一種皮化產品性能的好壞,不僅與皮坯有關係,與應用工藝和方法也有關係。皮化廠隻給製革廠一張性能簡介及其應用工藝配方,離開製革技術去單純推銷產品是遠遠不夠的。皮化產品推廣銷售人員必須去製革廠親自試驗,結合當地環境條件、皮坯和設備情況,修正工藝方案及其配方,做出好的皮坯或優質成革,才能讓用戶接受並歡迎這樣的產品。許多國外公司開始步入中國皮革市場時,就以提供先進的製革工藝技術來促進皮革化學品的銷售,從而占領了市場。
1.4.2我國皮革化學品的發展概況
我國皮革化學品的生產始於20世紀30年代,當時的生產規模很小,品種單調,僅限於加脂劑(硫酸化蓖麻油等)和塗飾劑(揩光漿等)的少量生產,絕大多數皮革化學品處於空白點。據資料介紹,1949年我國皮革化學品總的月生產能力,揩光漿不足40t,軟皮白油15t,硫酸化蓖麻油隻有5t而已。20世紀60年代,上海皮革化工廠生產出了丙烯酸樹脂塗飾劑、酚醛類樹脂鞣劑以及合成加脂劑等品種。到了20世紀70年代末,我國生產皮革化學品的化工廠已達十多個。隨著我國改革開放政策在全國各地的實施,在我國皮革工業快速發展的帶動下,特別是通過國家“六五”、“七五”、“八五”重點科技攻關,我國皮革化學品的研究、開發、生產均得到了較快的發展,生產出了一係列性能優良的新產品,如ART、MTA、CAR、RE等樹脂鞣劑,SE、SCF等加脂劑,水乳型聚氨酯塗飾劑、無酪素顏料膏、皮革專用染料等,其中不少產品已達到國際先進或領先水平。國內的皮革化學品公司也日漸崛起,如海寧兄弟、德美亭江、北京泛博、河北永泰、廣東盛方等。總之,我國的皮革化學品經曆了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從產品單一到相對多樣化、從質量低劣到質量較高的發展曆程,為我國皮革工業的快速發展做出了貢獻。2006年,我國皮革、毛皮及製品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3852億元,利稅總額258億元,皮革、毛皮及製品行業出口348億美元。2007年1~8月,我國皮革、毛皮及製品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2999億元,利稅總額202億元,皮革、毛皮及製品行業出口258.6億美元,在國際市場上占有舉足輕重的位置。目前,我國皮革全行業年產鞋近100億雙,占世界總產量的50%以上;年產輕革7億m2,占世界總產量的20%以上;皮衣、毛皮服裝、皮件等均列世界產量榜首。20世紀末,我國已成為世界上公認的皮革生產大國,與此同時也擁有了世界上最大的皮革化學品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