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導吸了口氣緩緩說:“停止救援的第三天,又有一支登山驢友隊到這邊玩,恰好我是他們的向導。由於入冬,天氣寒冷,大家走的很快,下午兩點左右所有的人都回到了剛才的丁字路口。正準備出發,山路上忽然起了風,接著大霧彌漫,十幾米之外不見人影,這種情況山頂常會發生,山底下卻很少見。我急忙和他們的領隊清點人數,把人聚集在一起,準備返回車裏。按照路線,應該左拐下山。當時霧特別大,看不清道路,但是左右還分得清楚。我告訴大家向左沿路出山。沒想到說完話,這隊人竟然分成兩方吵嚷起來。
他們都說是往左走,可卻是兩個方向,爭的不可開交。我也納悶:‘左右手還分不出來嗎’,走過去站在他們中間準備帶著向左邊走。猛然驚出一身冷汗,由於霧太大,看不清周圍環境,已經分不出站著的朝向。如果朝向是進山的路應該向右手邊走,朝向下山的路便應該向左手走。這下我也著急了,害怕困在山裏,霧這麼大,看不到標識物,很容易迷路。
正在著急,忽然有個驢友喊:‘是誰在招手?’我看過去,見一名穿著黃色戶外裝的人,在十來米處擺手,不知道什麼時候走過去的,霧太大看不清模樣。領隊見了便向他那邊走過去。黃衣人見領隊過來,轉身也往前走,領隊走到黃衣人剛剛揮手的地方,等著的人已經看不到黃衣人。
領隊站在那裏大聲喊‘向這邊走,看到指示路條了’。大家一聲歡呼,匆忙整理裝備跟了過去。這支隊伍登山,用的是黃色指示路條,每到岔路口會在前進方向係上黃色標識布條作為指引,發現的路條,一定是上山時候有人綁上的。
我怕大家走散,吆喝著小心,也走過去。領隊向我指指遠處,隱約看到有黃色布條隨風飄動,我心裏覺得有些奇怪,那布條過於細長,要是不在空中飄著,定會拖到地上來。當時隊裏的人都很焦急,我雖然有些疑慮,但覺得方向也對,何況又看見了黃衣人在前麵擺手,他應該看清楚了的,所以沒再多想,沿著路走過去了。
隊伍這麼一動,人員距離拉的有些遠,領隊怕有人走散,開始從前隊、中隊到後隊進行點名。戶外活動一般都有誌願者參加,且有分工。前隊、中隊和收隊誌願者職責各不相同。前隊一般由領隊擔當,負責跟隨向導尋找路線,帶領大家前進,所有隊員不得超過領隊。中隊負責中間環節,保證隊伍不斷掉,居中呼應。收隊走在隊伍最後,負責整個隊伍的收尾工作,不能有人走到收隊的後麵,這樣可以保證戶外出行隊伍的安全,確保沒人掉隊。
那支登山驢友隊共52人,報數到最後,收隊清點結果卻是53人,多收回來一人。開始以為有人報數出了錯,又重新報了一遍,還是53人,領隊怕不準確,接連清點了3次,最後收隊結果就是53人。誰也不清楚多出來的一個人是從哪冒出來的。深山野嶺,個人遊玩是不會到這裏的,更何況一路走過來都是出隊的驢友,沒見其他人加入啊。
領隊也覺得情況不對,讓隊伍停下,遠處的黃衣人跟著停了下來。我們停下來的地方正是綁著黃布條的地方。這回看的清清楚楚,根本不是留下的指示路條,不知是誰將黃布撕的又長又細,在樹上係了七、八條,在空中亂糟糟的飄著,有如幾個畸形人的細長手臂,呼喚著人過來。我再一看,嚇的差點摔倒。大樹的枝幹上綁著紅色圓形花狀布條,花的外沿縫了一圈白布條,這不正是那天上山尋找丟失人員時候在小岔路上看到的嗎?也就是說,我們走錯了方向,再走下去,恐怕有被困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