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9章 “老上海婦女口述史”微博語錄(代後記)(5)(2 / 3)

2013117 11:48謝謝您的支持!總是想先默默地去做,隻是想留下一點曆史的真實,覺得不會有人關注。買不買書不重要,隻要有這句話也很開心了。(程)

2013117 11:54嗯,來源於內心的行動是最強大的,你一定可以達成。(微博網友宋彬在上海)

2013117 11:46我想,做口述史不應該隻注意口述者本人的經曆,一個人的履曆再詳細都是枯燥的,重要的是我們要通過口述者聽到那時人的談話,看到那時的社會情景。曾有一個老太“文革”時經曆沒有什麼特別的,當小朋友隻問你有什麼經曆時,她說沒什麼,但當我問你看到什麼聽到什麼時,就講出許多出乎意料的往事。

2013117 16:59總算聽完了小立的采訪錄音。小立成熟多了,知道從多角度問,而第一次獨立采訪幾乎聽不到她的聲音。但這一次越到後麵又說得太多了,而且加以自己的詮釋,而你恰恰對這段曆史完全沒有感性認識,就會錯誤詮釋。這位老太太又很特別,多次接受記者采訪,已形成固定的語言模式,小立完全給她套住了。

2013117 17:15口述史不好做,特別是容易把做過的事混淆,不清楚具體是哪年做了哪件具體的事,容易混淆年代。(微博網友 S悠悠我心)

評論: 2013117 17:22老人家記憶發生混淆是常有的事,須時常核對文獻。作為曆史學者,一直要有質證的精神,不能完全相信。當初聽那位曾在日本廠做工的女工談日本人時,幾乎難以置信,也曾懷疑過,但當她用日語說出日本人給她起了一個綽號,說是大眼睛的意思,我回來查日漢詞典果然有,這才相信。

評論: 2013117 21:45這個就是陳阿婆吧,至今為止還是驚歎她超強的記憶能力啊!(顧)

2013117 18:49預定在本月底交書稿,最後還有幾篇在等定稿。而且我真的想把有關微博當作後記。剛才看了看過去的微博,兩年來有辛苦、生氣、欣喜、搞笑,彙集起來真是有意思。準備讓菁菁開始整理了,各位上來多發言哦。還有哪篇是你寫的,到時還望認領呢。

評論: 2013117 19:43期待大作!(微博網友 S悠悠我心)

2013117 19:29 期待中,你們做了一件功德無量的好事(拈花微笑的蟹蟹)

2013117 21:42這個必須頂,千呼萬喚始出來啊!(顧)

2013118 11:48終於要定稿出版啦!期待期待!那段曆史不能被遺忘!回想那時候去采訪阿婆,她總說:“我沒有什麼可說的。”但就是那些吃穿住行已經可以繪成當時的一幅生活畫麵了。(謝)

2013119 23:45從開始到現在經曆了一年多的光陰,一開始覺得就要做不下去了,奶奶年事已高,開口翻來覆去就是那麼兩句話。後來老師不斷地指導,我也看了些資料,獲得了更多的信息,對曆史有了更多的解讀與了解,文章也變得有聲有色了起來。最後一次是老師親自來采訪奶奶,我本以為奶奶早已詞窮不會再有什麼新貨,而老師也隻是來看看我的文稿是否符合當事人的口述而已,沒想到老師一來,老太太又開始如竹筒倒豆子一般說了許多,有的還是我從來沒有聽過的,有的是我聽過而忽視了的,等等。真心感謝老師給我這樣一個機會!也讓我更了解了自己家庭!也真心期待書籍早日出版! (周)

2013121 12:25前天,去裔阿婆家采訪,鬼使神差,下了地鐵竟然走反了,走了半小時還沒到,隻好打電話,才知道南轅北轍,再打車去。到了弄堂裏,正在迷惑,卻見阿婆已等在樓下。那是一個久疏管理的老弄堂,破舊不堪,她的房子也極小,兩室,所謂廳實際是個過道,僅容兩三人坐。因為她曾任市工會副主席,因此頗為吃驚。(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