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1章 附錄一哈尼族曆史大事記(2)(2 / 3)

11月雲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哈尼族民間故事》,是哈尼族第一本公開出版的書籍。

紅河州人民政府決定在紅河、元陽、綠春、金平4縣部分全日製小學試行哈尼語·漢語雙語文教學。

1985年

6月雲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哈尼族簡史》。

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出版史軍超的長篇小說《荷花魂》,是哈尼族作者創作出版的第一部長篇小說作品。

由昆明電影製片廠攝製的紀錄片《哈尼之歌》公開發行上映,該片以哈尼族民間歌曲為線索,介紹哈尼族的生產、生活、婚嫁、節日習俗和哈尼山鄉風光,反映了哈尼族多彩的生活和精神風貌。

1986年

6月雲南民族出版社出版遷徙史詩《哈尼阿培聰坡坡》,朱小和演唱,史軍超、盧朝貴等收集翻譯整理,哈尼文和漢文對照。

是年民族出版社出版李永燧、王爾鬆編著的《哈尼語簡誌》。

是年吳誌明在紅河縣普春村發現哈尼族8聲部民歌演唱形式。

1989年

7月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哈尼學學會成立。

10月雲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神話史詩《十二奴局》。

是年黃誌玲(阿椰,女)編劇並主演的電視劇《雅米》(上、下集)播映,這是哈尼族作家創作的第一部反映哈尼族生活的電視劇。

1990年

詩歌《斯批黑遮》,趙呼礎、李七周演唱,李期博、張佩芝翻譯。

1992年

7月雲南民族出版社出版楊忠明著《西雙版納哈尼族史略》,這是第一部哈尼族地方史著作。

1994年

11月雲南省民族學會哈尼族研究委員會成立;研究委員會積極開展《中國少數民族大辭典·哈尼族卷》的編纂工作;推出《哈尼族文化論叢》,創辦會刊《哈尼族研究》,參與曆屆哈尼/阿卡文化國際學術討論會和首屆哈尼梯田大會的策劃組織實施工作,幫助哈尼族貧困地區發展公益事業,組織昆明哈尼族“十月年慶典”活動,加強與各地哈尼族研究機構團體協調聯絡,促進了省內外、國內外哈尼族同胞的聯係和團結。

是年遼寧人民出版社出版毛佑全編著的《哈尼族文化史》,這是第一部哈尼族文化史著作。

是年存文學榮獲莊重文文學獎。

1995年

是年雲南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哈尼古歌《窩果策尼果》獲第二屆雲南省文學藝術創作獎一等獎。該作品由朱小和演唱,史軍超采錄、整理、注釋(楊叔孔參與采錄),盧朝貴翻譯。

1996年

5月英國倫敦LIAS出版公司出版《哈尼語·英語詞典》,白碧波、保羅·劉易斯合編。

是年中央民族大學哈尼學研究所在北京成立,為促進哈尼學學科建設發揮了積極作用。

1997年

2月《民族文學》(1997.2)發表井力的評論《刻木記事民族的後代走上文壇——我國哈尼族作家和他們的作品》,是國家級報刊發表的全麵評價我國哈尼族當代文學的首篇作品。

12月22日(冬至日)墨江縣舉行了“97雲南墨江——台灣嘉義北回歸線學術研討會”,北京、台灣等地專家、學者彙聚墨江;墨江北回歸線標誌園是國家AAA級旅遊景區,是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北回歸線紀念性建築,成為“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單位”。

1998年

8月雲南民族出版社出版史軍超編著的《哈尼族文學史》,這是第一部哈尼族文學史著作,第一次從文學發展曆史的視角,係統介紹了哈尼族文學。

11月紅河哈尼族文學研究會在個舊成立;研究會積極推動哈尼族文學創作,全麵宣傳哈尼梯田文化。

1999年

4月西雙版納電視台民族語譯製中心(原民語組)正式掛牌成立。下設傣語、哈尼語兩個語種組,哈尼語組有哈尼族職工5人,編譯、播出了大量的新聞和專題節目,現有哈尼語文藝欄目《咚吧嚓》等專欄。

2000年

8月史軍超在“雲南省第二屆建設民族文化大省高級研討會”上,首次向雲南省委、省政府建議把“世界茶樹原產地與普洱茶”申報世界自然文化雙重遺產。

2001年

是年雲南民族出版社出版戴慶夏、段貺樂編著的《漢哈尼詞典》,是哈尼族代表自己語言文字的工具書。

是年建水哈尼族铓鼓隊參加“山花獎·居庸關長城杯中華鼓舞大賽”,奪得中國文聯、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辦的中國民間文藝最高獎“山花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