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8章 哈尼族的重要文獻(2)(2 / 2)

第二節古籍

哈尼族民間文學等收集、整理出版。從20世紀80年代初出版《哈尼族民間故事》起,出版了一批民間文學作品集。《哈尼族民間故事》,1984年11月雲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是第一部正式出版的哈尼族民間故事集,也是第一部正式出版的哈尼族文學作品集。《羅盤之歌》,元江縣民委、文化館編,1985年雲南民族出版社出版。《哈尼族民間故事選》,劉輝豪、阿羅編,1989年4月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木人克沙》,趙官祿、阿羅編,1987年3月雲南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西雙版納哈尼族民間故事集成》,阿海、劉怡主編,1989年雲南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西雙版納哈尼族歌謠》,猛海縣民委編,1989年9月雲南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哈尼族敘事長詩選》,趙官祿、周天泉編,1989年12月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出版。《哈尼族神話傳說集成》,王正芳主編,1990年12月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出版。《哈尼朵阿瑪》,白祖額、白碧波翻譯整理,1991年雲南民族出版社出版。《哈尼族情歌選》,白茫茫、咪瑪然搜集整理,1996年7月雲南民族出版社出版。《哈尼古歌佳句》,保羅、白碧波選編,1999年雲南民族出版社出版。《哈尼族婚俗歌》,紅河人民廣播電台編,2002年雲南民族出版社出版。《金平哈尼族民間故事》,郭級主編,2003年雲南民族出版社出版。《哈尼族習俗歌》,李期博等主編,2006年雲南民族出版社出版。

史詩作品。《哈尼阿培聰坡坡》,朱小和演唱,史軍超、盧朝貴等收集翻譯整理,哈尼文、漢文對照,1986年6月雲南民族出版社出版。全詩5500行,係統地吟唱了哈尼族先祖曆盡艱辛,從遠古的“虎尼虎那”,來到紅河南岸定居的悲壯、曲折而又漫長的遷徙曆程,展現出哈尼人勤勞善良、百折不撓的優秀品質和與其他民族和睦相處、樂於助人的精神風貌。內容涉及哈尼族的曆史、地理、生產生活、風俗民情、神話傳說等,語言樸實而富於哲理,情節曲折、生動感人,是一部研究哈尼族曆史與文化的極其珍貴的史料。《十二奴局》,張牛朗、白祖博等演唱,趙官祿、郭純禮、黃世榮、梁福生收集整理,1989年10月雲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十二奴局”即十二路歌的意思,以神話的方式,解釋了開天辟地、日月沉浮、洪水滔天、兄妹傳人、磨石取火、殺魚取種、戰爭遷徙、安寨定居、獵漁牧耕等的由來和衍成。《斯批黑遮》,趙呼初、李七周演唱,李期博、張佩芝翻譯,1990年7月雲南民族出版社出版。是哈尼族殯葬祭祀詩歌,反映了哈尼族對生與死的基本觀念。作為遷徙史詩時依次順序吟唱,作為殯葬祭詞則倒敘回去,一直把逝者的靈魂送抵民族的發祥地。

《雅尼雅嘎讚嘎》,批二演唱,施達、阿海記錄翻譯,1992年2月雲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是哈尼族遷徙史詩,全詩長達7200餘行,由雅尼雅的先祖、開辟加滇、加滇的衰落、邦糾繼位、遷徙的悲歌、到了景洪壩、從出走到定居等部分組成。這一悲壯的遷徙史詩,廣泛流傳在西雙版納地區和緬甸、泰國、老撾哈尼族(阿卡)中,從古至今都是民族認同和回歸的文化根基。獲第二屆雲南省文學藝術創作獎二等獎。《哈尼古歌》,朱小和演唱,史軍超采錄、整理、注釋(楊叔孔參與采錄),盧朝貴翻譯,1992年12月雲南民族出版社出版。全詩20000多行,敘述了宇宙形成、天地誕生、萬物生長、人類繁衍等,涉及哈尼族政治、經濟、哲學、宗教、禮儀等內容。該詩曆經8年搜集整理而成,獲第二屆雲南省文學藝術創作獎一等獎。《吳奔米奔》(上下冊),高和著,1999年12月中國戲劇出版社出版。《哈尼族起源歌》,羅有忠演唱,白居周、楊仕良、張紅梅收集整理,2008年12月雲南民族出版社出版。獲第六屆雲南省文學藝術創作獎三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