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白玉寶
白玉寶,1964年生,中共黨員,雲南省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縣人。1987年7月畢業於中央民族大學哲學係,先後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雲南省社科院紅河民族研究所和雲南民族博物館工作,2001年晉升為研究員。2004年至2005年被雲南省政府選拔為雲南省少數民族科技骨幹,並被選派到北京大學做高級訪問學者。2006年4月調入雲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任副主任。著述出版了《哈尼族天道人生與文化源流》、《紅河水係田野考察實錄》、《詩意家園——哀牢山係古村落建築與人文》等學術專著,發表了100多篇專業學術論文。代表性論文有《論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實踐的基礎理論共識》、《雲南跨境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及其保護》、《哈尼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美學觀察》、《論哈尼族梯田稻作的生態機製》、《哈尼族文化之源與結構》、《哈尼族人生價值學說概要》等。主編《雲南省首屆非物質文化遺產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等學術論著;參與完成了《中國少數民族大辭典·哈尼族卷》、《中國少數民族風俗誌》、《中國民族民俗文物辭典》等一批國家級重點科研課題;主持策劃出版了《哈尼族文化論叢》一、二、三、四輯。此外,還擔任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雲南省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民族博物館客座研究員、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落保護與開發雲南試點專家組專家、雲南省優秀中青年破格晉升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評審委員會委員。2007年獲雲南省政府特殊津貼。
十八、錢東凡
錢東凡,1963年生,雲南省紅河縣人,國家一級演員、一級編導,中國舞蹈家協會會員,舞台表演藝術家。1975年畢業於雲南文藝學校舞蹈科學舞蹈專業,1981年畢業於中央民族學院藝術係。1986年編導、主演的獨舞《版納三色》在第二屆全國舞蹈比賽中獲編導二等獎、表演二等獎;1992年在大型舞劇《阿詩瑪》中扮演男主角阿黑,獲全國第一屆舞劇比賽表演一等獎;1997年,與歹磊(哈尼族)編導的雙人舞《光》獲第七屆全國少數民族舞蹈比賽編導二等獎;1998年與歹磊編導的舞蹈《拉木鼓》獲第四屆全國舞蹈比賽(單、雙、三)民間舞作品創作一等獎;2001年編導的《山》獲第五屆全國舞蹈比賽優秀創作獎;2003年編導大型專場文藝晚會《美麗的孔雀之鄉——德宏》;2004年,擔任大型舞劇《聶耳》總編導,參加“雲南省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五十五周年”新劇(節)目展演,榮獲舞蹈類金獎;2007年5月擔任第七屆全國殘運會開幕式及大型文藝演出《愛在天地間》總導演;2008年擔任大型歌舞劇《天下普洱》總編導。曾代表國家赴歐美及東南亞地區等20多個國家訪問演出,被譽為雲南舞王。2000年獲“雲南省優秀青年演員”稱號;2006年獲“雲南文學藝術貢獻獎”(舞蹈編導)。享受省級特殊津貼。
十九、李慶安
李慶安,1964年生,雲南省紅河縣人,北京師範大學發展心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1986年畢業於雲南民族學院外語係本科,分配在雲南社科院民族學研究所工作。1994年獲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係民族心理學碩士學位,1999年獲北京師範大學發展心理研究所發展心理學博士學位。1999年後在北京師範大學發展心理研究所工作,2008年晉升為北師大心理學院教授,並當選為博士生導師。其代表性成果是提出了符合漢字文化特點的外語詞彙記憶策略——關鍵字母法;主持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課題項目“中小學生高級記憶能力發展與促進的研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年度規劃基金項目“兒童青少年英語語音智力發展與促進的研究”、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課題項目“英語語音意識訓練對於我國小學生英語學科能力促進作用的心理學研究”。出版《破解快速記憶之謎:記憶與智力研究新概念》(上下冊)、《1分鍾牢記1個英文單詞》等專著。與林崇德教授合作論文Multiple Intelligence and the Structure of Thinking發表於國際權威理論心理學雜誌Theory &; Psychology;在《心理科學》、《心理發展與教育》、《教育科學》、《心理學探新》、《北京師範大學學報》、《首都師範大學學報》等核心期刊發表《關鍵字母法對英文詞彙記憶效能的製約因素初步研究》、《語音意識與語音智力同質說初證》、《四種語音意識幹預模式對小學生英文單詞朗讀作用的比較》、《聚焦思維結構的智力理論》、《音標——語音意識的整合訓練對英文準朗讀的作用》、《音標——音素意識整合訓練的重要價值》、《亦新亦舊的教育研究方法——角色嫁接研究》等論文;《青少年期身心發展特點》被《新華文摘》選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