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4章 哈尼族當代有影響的文化人物(2)(1 / 3)

九、史軍超

史軍超,1946年生,雲南省紅河縣人,雲南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院學術帶頭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特聘“世界文化遺產中國專家組”成員、中國少數民族文學研究會理事。是“紅河哈尼梯田”申報世界遺產的提出、論證人及專家組組長,“思茅、西雙版納、臨滄世界茶樹原產地和世界名茶普洱茶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申報世界遺產的提出人及課題組組長。長期調查研究國內外哈尼族文化,發表科研成果600萬字,專著13部、編著7部、譯著1部、論文130篇。

其中有中宣部、文化部、國家民委、中國社科院聯合下達的國家“七五”“八五”重點工程《哈尼族文學史》、國家藝術學科重點工程《哈尼族文化大觀》(主編、主撰)、《雲海中的奇婚女性》。論文有《對元陽哈尼梯田申報世界遺產的調查研究》、《打世界頂級品牌——關於建立雲南省申報世界遺產戰略的建議和構想》、《世界茶文化源頭之辯》、《和夷的衍嬗》、《濱海民族與高原民族的嫡裔》、《神話的整化意識》、《論洪水與葫蘆的象征係統》、《滄源崖畫與氐族文學》。民族古典文學翻譯整理作品有:大型哈尼族古歌《窩果策尼果》、長篇哈尼族遷徙史詩《哈尼阿培聰坡坡》、五卷本《中國民族民間文學叢書》和大型文化散文《山脊上跳動不息的精魂——哀牢山少數民族》等。所獲榮譽有:第十、第十一屆中國圖書獎,第二屆中國民族圖書獎,中國文聯與中國民協首屆“山花獎”,雲南省政府1979~1989年度優秀科研成果獎,省第一、第二、第三屆文學藝術創作獎勵基金會一、三等獎。多次赴港、台及多個國家進行學術交流,被國際學術界評價為“是一個卓有成就的、國際知名的哈尼/阿卡文化曆史學家”。因首倡並參與實施紅河哈尼梯田申報世界遺產項目,被英國著名媒體BBC廣播電台采訪,多次受到中央電視台《生活》、《走近科學》、《探索與發現》欄目采訪。此外,還著有《荷花魂》、《走私女》、《魔鬼陽台》、《翡翠朱雀》、《綠葉信》等文學作品。

十、段永興

段永興,1949年生,中共黨員,雲南省易門縣人,教授,昆明藝術職業學院黨委書記、董事長。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理事、國際世界語協會會員、雲南省世界語協會名譽主席,雲南省音樂家協會理事,雲南省民辦教育促進會副會長。先後就讀於雲南玉溪師範和北京外國語學院。在部隊服役期間從事宣傳、教育工作。1984~1986年在雲南大學外語係任教;曆任雲南民族科技進修學院院長、聶耳音樂學校校長、昆明藝術職業學院院長等職。翻譯和發表了《世界語教學法》、《傾訴》、《中華民族與民族英魂》等專著和作品。創辦的昆明藝術職業學院以“弘揚民族文化,培養德藝雙馨的優秀藝術人才”為目標,開設了音樂類等28個專業,被雲南省省委宣傳部命名為“明星文化企業”,並被授予“CCTV青年歌手電視大賽培訓基地”。2007年,學院首次向農民工敞開大門,為整合農村勞動力資源,加強雲南省農民工綜合素養培訓作出了貢獻。段永興於1995年、1997年、1999年、2001年、2003年出席在北京舉行的“全國創業之星”經驗交流和表彰大會;1996年教師節在人民大會堂受到江澤民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2007年,入圍中國教育培訓年度人物評選之管理人物。

十一、存文學

存文學,1952生,雲南省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人,昆明市政協常委,昆明市作家協會副主席,昆明文學院院長,一級作家。1975年畢業於雲南大學中文係漢語言文學專業。1969年參加工作,曆任郵電職工、思茅區鄉鎮教師,《思茅文藝》雜誌編輯,思茅地區作家協會副主席,昆明文學院副院長、院長,雲南省作家協會理事。1980年開始發表作品,1982年加入雲南省作家協會,1994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2000年當選為昆明市作協副主席。先後在《人民文學》、《十月》、《當代》、《收獲》、《民族文學》、《萌芽》、《小說》、《小說家》、《鍾山》、《大家》、《小說界》、《邊疆文學》等刊物上發表了近百萬字的作品。出版了《神秘的黑森林》、《獸靈》、《悲愴之城》、《黑蟒橋》、《碧洛雪山》等長篇小說,《聶耳》、《拉祜縣長》、《傣族名將》、《我們的太陽》等長篇傳記文學和報告文學《懷金孕寶的群山》,以及《獸之穀》、《鷹之穀》等中短篇小說集。1994年獲中華文學基金會頒發的“莊重文文學獎”,長篇小說《神秘的黑森林》獲全國第四屆少數民族文學獎,中短篇小說集《獸之穀》獲全國第三屆少數民族文學獎,2000年《聶耳》獲雲南省政府獎。長篇小說《悲愴之城》獲昆明市茶花獎。根據同名長篇小說編劇的電影《碧羅雪山》在電影節上奪得“金爵獎”評委會大獎、最佳導演獎、最佳音樂獎,電影劇本入圍第47屆“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2006年獲“雲南文學藝術貢獻獎(文學創作)”“德藝雙馨”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