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2章 再版後記(1 / 1)

《中國回族史》(上下冊)在1996年出版時,得到時任寧夏回族自治區主席白立忱同誌的大力支持,全國和寧夏的回族學界同仁們認真審閱後提出了許多寶貴修改意見,當時的寧夏人民出版社湯曉芳編審不僅認真審閱而且提供了豐富的圖片。本書出版後,全國各地回族同胞和學術界朋友們給予了很多鼓勵和建議。(本書先後獲得國家圖書提名獎、第三屆中國民族類圖書獎一等獎、教育部第二屆人文社科三等獎、廣東省和寧夏回族自治區社科獎等,台灣大學資深教授林瑞翰對本書也有良好評價,他親筆寫下了如下評語:“《中國回族史》內容詳贍,考證精審,誠空前巨構,當今有關回族史之著作,未有逾於此書者矣。”我們對有關單位對於本書的獎勵,學術界同仁們的評價看作是有力的鞭策。)

寧夏人民出版社考慮到本書出版已十餘年,十餘年來回族、伊斯蘭教史研究取得許多成果,建議對本書作一些修改。我們編委會經研究後認為,這次再版是一次絕好的機會,大家取得了以下共識:第一,即是“再版”,應支持原書的結構不變;第二,應吸收近十幾年來海內外學者對回族、伊斯蘭史的研究新成果;第三,認真核對原書中引用史料,改正原書的錯誤。

本著以上原則,這次修改時我們對原書作了認真校閱,改正了我們原書中的一些錯誤,吸收了一些新的研究成果。例如,台灣大學蕭啟慶教授、南京大學劉迎勝教授,都對康裏、欽察人作了研究,認為康裏、欽察中均有蒙古人遷入,因而元代康裏人中的不忽木家族、欽察人中的土土哈家族均為蒙古人,所以 、泰不花等沒有證據他們是否皈依伊斯蘭教,不宜定為回族人物。又如南京大學楊曉春教授的新作《早期漢文伊斯蘭教典籍研究》認為為明末王岱與、張中等同時代(或較早)漢文伊斯蘭教典籍已經出現。此外,全國許多高校的博士生對回族人物(如賽典赤、烏巴都喇等)、回族文化、回族社團、回族經濟也有許多論著發表,我們也注意並加以吸收。

本次修訂分工如下:唐宋部分是北京教育學院朱筱新教授負責的、元代和各朝代文化部分是暨南大學邱樹森教授負責的、明代部分是廣東韶關學院餘誌勇教授負責的、清代部分是寧夏大學霍維洮教授負責的,民國部分是中南民族大學許憲隆教授、哈正利副教授負責的。全書由邱樹森教授通讀,略加補充。

邱樹森

2012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