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1章 柯爾克孜族的重要著作與文獻(3)(2 / 2)

本書漢文版和吉爾吉斯文版出版後即在社會上引起很大反響,吉爾吉斯斯坦駐華大使卡杜爾別克·薩爾巴耶夫看到本書的吉爾吉斯文版之後,激動地說:“這本書是吉爾吉斯斯坦人民長期期待的一本書。它的出版不僅是中國民族文化界的一件大事,而且也是吉爾吉斯斯坦人民了解中國民族文化發展的一件大事。”

29、《<;瑪納斯>;史詩歌手研究》

阿地裏·居瑪吐爾地根據自己的博士學位論文基礎上修改而成的專著。2006年由民族出版社出版,31萬字,印數2000冊。《<;瑪納斯>;史詩歌手研究》由緒論、正文、結論和附錄四個部分組成。正文部分共分六章:第一章主要交代與本文研究相關的田野調查點的人文地理、社會環境、口頭傳統和《瑪納斯》史詩在當地的流傳發展情況,並運用統計學的方法從共時和曆時角度觀察、了解和比較當地瑪納斯奇的蘊藏、分布情況,從總體掌握該地區口頭史詩傳統的傳承特征。第二章通過觀察史詩歌手現場表演,探討《瑪納斯》史詩表演空間、表演時間的限定、語境對於歌手和文本的影響、歌手表演的目的和功利性等,從民俗生活層麵上探討口頭史詩演唱活動的民俗誌背景和它對史詩演唱活動的影響。第三章主要考察與史詩表演相關的民間約束和禁忌,歌手每一次演唱的篇幅和內容的限定,討論與史詩歌手的表演相關的服裝和道具等問題,以及聽眾對瑪納斯奇的獎勵方式等。第四章主要論述瑪納斯奇的集體性特征、他們身上表現出的薩滿特征,並在曆史演變的軌跡上觀察他們在社區中的地位和對民眾生活的影響。第五章主要從史詩歌手的表演,即文本創編過程入手,觀察他們如何通過學習、演唱,對傳統加以繼承和創新,並附帶討論史詩表演和文本中凸顯的戲劇化特征。第六章通過對史詩文本的分析,討論《瑪納斯》史詩結構、語言和韻律中普遍存在的傳統程式特征,總結史詩歌手在“表演中的創作”中對程式的把握、操作和運用規律。最後,對口頭史詩表現特點,歌手的史詩創編規律做出結論性評述。附錄部分也收入了居素普·瑪瑪依的史詩觀以及本書作者的訪談以及拉德洛夫曾於1885年為自己編輯的柯爾克孜族英雄史詩和民間文學卷所撰寫的,曾對世界是史學界,尤其是西方古典史詩學派產生深遠影響的長篇文章。

這本書的創新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麵:盡量突破以往隻關注史詩記錄文本,並通過記錄文本解讀史詩的學術規則,將口頭史詩植入到活形態表演語境當中,關注其活形態本質,從歌手與聽眾在表演現場的互動關係當中,從他們共同參與文本創作的視角觀察作為民俗文化活動的口頭史詩演唱這一綜合性藝術。也就是說,把口頭史詩置入到它生存發展的原始土壤中,在歌手“表演中的創作”中,多側麵、立體式地審視口頭史詩文本的生成過程,以此展示出口頭史詩文本創作的複雜性和多樣性。這樣一個研究方法和策略,謹對史詩《瑪納斯》研究來說,具有一定的前沿性和創新性。此書出版之後在國內外也產生了較大影響,並於2007年獲得了中國文聯、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第三屆民間文藝“山花獎”學術著作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