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8章 柯爾克孜族有影響的曆史文化人物(6)(1 / 2)

9.塔依爾·買買提力(1928-2005)

新疆阿圖什市吐古買特鄉人。1950年參加工作,在伽師縣哈拉峻區(現隸屬於阿圖什市)任民政助理員,後任伽師縣城鎮區區長。195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7月任伽師縣二區區長。1954年3月任中共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籌委會秘書處秘書,1955年出任中共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委員會副秘書長,1962年任中共克孜勒蘇柯爾克孜族自治州委員會候補書記,1963年5月任州委副書記,1965年10月任中共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委員會常委,自治州州長。1972年7月至1980年先後出任自治州黨委常委、自治州黨委副書記、自治州革命委員會主任、革委會黨組書記等,全盤主持自治州黨政工作。1983年4月起擔任政協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委員會第五、第六屆副主席,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第五屆代表,全國人大民族事務委員會委員。在擔任自治州州長期間經常深入農牧區開展調研,為發展自治州的農牧業生產,改善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做了大量工作。他一生生活儉樸,工作踏實,清正廉潔,深得廣大幹部群眾的尊重。

10、吐爾幹·伊仙(1941-1987)

阿合奇縣哈拉布拉克鄉麥爾凱奇村人。柯爾克孜族當代音樂家。自幼喜愛音樂藝術,在中小學期間就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文藝活動,並一起明亮的歌喉和優美的舞姿和庫姆孜彈奏而聲名遠播。1959年初中畢業後,進入新疆藝術學校音樂係,專攻作曲,主攻手風琴、鋼琴,畢業後成為中國柯爾克孜族第一代受過正規中等音樂教育的畢業生。他常常深入牧區搜集民間音樂作品,並為自己的創作服務。他所譜曲創作的歌曲《你在哪裏》、《阿勒瑪汗》、《白羔羊》、《我們的草原》、《牧羊人的歌》、《我們的人民》、《我的姑娘》、《薩拉姆,北京》、《我的喜悅》、《咱們的自治州》、《毛澤東時代頌歌》、《我的祖國》等都是膾炙人口,至今傳唱的名篇。他的音樂作品有鮮明的民族特色,有很多作品不僅在我國得到廣泛傳播,甚至在中亞吉爾吉斯斯坦和香港也廣為人之。1980年香港影業公司拍攝的反映中國少數民族生活的紀錄片將他創作整理的樂曲《你在哪裏》作為主題曲之一,列入中國少數民族經典樂曲之列。他創作的《繡花手帕》成為我國第一部柯爾克孜族題材影片《冰山腳下》的主題曲。他由於位柯爾克孜族英雄史詩《瑪納斯》片斷配曲,並搬上舞台而獲得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首屆(1977-1982)民間文學評選榮譽獎。1985年參加全國第四屆音樂家代表大會,同年參加第三屆華北音樂節。曾任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文工團副團長,是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音協新疆分會理事,自治州音樂家協會主席等。

11.艾斯別克·阿比罕(1942-1996)

特克斯縣闊克鐵列克柯爾克孜民族鄉人。柯爾克孜族當代著名作家。曾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新疆作協副主席。1964年畢業於新疆學院(現為新疆大學)文學係。畢業後分配在哈薩克文學刊物《曙光》任編輯。1980年後任《新疆柯爾克孜文學》副主編、主編。《瑪納斯》編輯委員會副主任。其處女作《黑夜裏寫的信》發表於1964年。此後他用哈薩克文、柯爾克孜文先後發表《女藥劑師》、《白隼》、《老人的故事》、《決定》、《馬駒在鳴叫》、《星星為什麼微笑》、《沒有睡意的夜晚》、《騎犛牛的人》、《透過雲層的月亮》等短篇小說近百篇。他的創作以短篇小說見長,其短篇小說內容生動,語言簡潔明快而在新疆各民族中廣為人知。1986年以後發白表《大象的眼淚》等中篇小說和大量的膾炙人口的短篇小說。大量作品被翻譯成漢文、維吾爾文、哈薩克文發表,有部分作品還在吉爾吉斯斯坦等國發表。1981年,小說《汗騰格裏的女兒》獲得自治區優秀文學作品2等獎。論文《關於<;瑪納斯>;的產生和流傳》還曾獲得新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論文鼓勵獎。他是新中國成立後成長起來的當代柯爾克孜族小說家,是柯爾克孜族新時期文學的代表性人物,為新時期柯爾克孜文學的發展做出過很大貢獻。此外,他還曾擔任新疆《瑪納斯》編委會副主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