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爾闊爾玉修”是一種婚俗活動形式,隻在婚禮時進行,是柯爾克孜人結婚儀式中的組成部分。主要流傳於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的烏恰、阿克奇、阿克陶等縣。傳統的畜牧業生產方式,形成了柯爾克孜人散居的習慣。每個“阿克維依”(即白氈房)相距較遠。迎親的當天,新郎等一行人早早地從自己的阿克維依出發,一路伴隨著庫木孜彈唱的歡歌笑語前行,當行至看見新娘家的阿克維依時,全體下馬,新郎及其他小夥子手拿繡花手絹,邊繞邊唱,意欲急步快行,但同行的姑娘們則抓住小夥子的腰帶,有意往後拽,意為“小夥子們,不要太性急了!”在這種前拉後拽的嬉戲歡鬧中,眾人步行來到新娘家的阿克維依前。此時,新娘家早已準備好傳統的“托庫司塔瓦克”,迎接娶親隊伍的到來;托庫司塔瓦克意為九隻盤子,它是由新娘的數名女友,手持裝有手抓肉、奶茶、“包爾沙克”(油炸小麵食)等食物的托盤所組成。盤子數並不一定是九個,名之為“九”,可能是曆史上突厥語民族崇尚數字“九”的一種遺風。
歡迎儀式結束後,女友們將身著民族盛裝的新娘從阿克維依中擁出,隨即拿-根紅綢或紅布帶,把兩位新人從腰際繞在一起。紅綢或紅布的兩頭分別由倆女友抓住,並用力拉拽,使新郎、新娘緊緊相依。接著新娘的同輩女性親屬(如嫂子)拿一-麵鏡子站在兩位新人身後,讓兩人同時回頭照鏡子。當兩位新人洋溢著幸福的麵孔雙雙映入鏡中時,在場的男女雙方親友齊聲呼喊男子英俊強壯、女子秀美漂亮等讚美詞語。在一片讚美祝願的歡呼聲中,群眾自動圍成一圈,開始加爾闊爾玉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