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以來,柯爾克孜族演奏家們也創作了許多反映新生活、歌頌祖國和民族大團結,深受廣大人民喜愛的演奏曲。其中庫木孜彈奏家買買提·吐魯米西等人的創作最具代表性。比如他創作的《灰走馬》、《遼闊的草原》、《強小夥》等。
民間說唱:
說唱是柯爾克孜族民間文化中深受人們喜愛的文藝形式。它集音樂與民間韻文體作品為一體,經過神情並茂的演唱和表演向人們作品的內容和情感。民間說唱形式廣泛,從部落譜係講述、史詩作品的演唱、民間長詩及民歌的即興創作和演唱等等都可以歸入民間說唱的範圍當中。其中最引人關注的有民間“達斯坦”演唱,民歌演唱、民間長詩“鐵爾篾”演唱等。
“達斯坦"(dastan),柯爾克孜語音譯,意為長詩敘唱,源自波斯語。是一種流傳於新疆境內各柯爾克孜族聚居地區的曲藝表演形式。柯爾克孜族達斯坦的內容,反映了柯爾克孜入的曆史生活,如包括創世傳說在內的神話傳說、民族譜係、部落史話,生活習俗、英雄傳奇等,以大型的英雄傳奇達斯坦為主。柯爾克孜族達斯坦以激情的演唱渲染故事情節,以樸素的語言塑造人物形象,以口頭的方式傳承於民間,唱詞和演唱曲調的即興發揮(創作),很大程度上受演唱環境的影響。
柯爾克孜族達斯坦的唱詞,是押頭韻和尾韻的“多行韻文體”,每個唱段均由不定數的詩句(詞行)組成。每-行詩句(詞行)多為七個或八個音節。重音一律出現在詞尾,再與押頭韻和尾韻形成的自然重音相互相影響,形成了詩句(詞行)的基本節奏型以及散板等。詩句也即詞行的基本節奏型是柯爾克孜族達斯坦唱腔樂句形成的基礎,不定數詩句(詞行)構成樂段的樂句數目不定,樂段的長短也不一樣。兩小節式樂句、多樂句式樂段,是柯爾克孜族達斯坦曲式結構的主要特點。旋律的走向前段如是上行,後一樂段則往往下行。
“鐵爾篾”(terme),柯爾克孜語音譯,意為“精選”、“集粹”,是在民間諺語、格言說唱的基礎上形成的柯爾克孜族傳統說唱藝術,演唱者稱額爾奇。鐵爾滅的唱詞有上下旬對仗的二行韻文體、四行韻文體和押頭韻與尾韻的多行韻文體幾種。文體的不同直接影響著演唱曲調的結構,從而形成二樂句樂段、四樂句樂段或多樂句樂段。鐵爾篾多沿用混合節拍或散板。若以do。為調式主音,調式音階為1234567;若以so1為調式主音,調式音階為5671234;若以1a為調式主音,調式音階為6712345。以主音為中心,作四度之內的級進是鐵爾篾唱腔的旋法特征。鐵爾篾的唱詞結構相對隱定,而說唱性的旋律常作即興變化,一人一曲一唱。除個別演唱者用庫木孜自彈自唱外,大多為不用樂器伴奏的清唱。
民間樂器:
柯爾克孜人曾使用多種樂器。據《新唐書·黠戛斯傳》載:唐代黠戛斯人的樂器就有:“鼓、笛、笙、篳篥、盤鈴”。從民間調查得知古柯爾克孜的樂器有:“庫姆孜”(三弦彈撥樂器)、“奧孜庫姆孜”(口奏彈撥樂器)、“鐵米爾庫姆孜”(鐵製三弦彈撥樂器)、“柯雅克”(兩弦樂器)、“秋吾爾”(豎笛)、“吐圖克”(簫)、“結孜吐圖克”(銅簫)、“蘇乃”(嗩呐)、“曾格拉馬”(笙)、“巴斯”(鼓)、“多兀勒巴斯”(戰鼓)、“多兀勒”(手鼓)、“班達魯”(腰鼓)等。目前在柯爾克孜民間流傳的樂器有“庫姆孜”、“奧孜庫姆孜”、“柯雅克”、“秋吾爾”、手鼓、嗩呐等幾種,其中:“秋吾爾”、“柯雅克”亦瀕臨失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