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柯爾克孜族的精神文化(19)(3 / 3)

柯爾克孜族革製工藝品,主要是指鑲嵌金銀、珠寶和雕刻各種圖案的靴鞋、腰帶、刀鞘、錢包、鷹帽、樂器套和馬具等。刀鞘紋樣古雅,工藝精良,譽滿中外。其種類根據刀形,分為直式、鴿嘴式、箭式等。錢包、鷹帽、樂器套為紅、黃和綠色熟皮革或鞣革製造,麵上鑲有金銀圈、紅銅扣、寶石、瑪瑙、硬鐵,雕有雄鷹、鴿子、布穀鳥等圖案。尤其是鷹帽造型美觀、圖案別致,有的鷹帽頂上鑲有明珠。

柯爾克孜族的革製腰帶(凱麥爾)外表上很像一個金環帶。革麵上鑲有雕刻著戰戟、雄鷹、流水漩渦和環山等形狀的金屬。其種類有鑲紅銅彈殼環的腰帶、鑲金扣的腰帶、鑲珠寶的腰帶、雕紋腰帶等。帶扣多為方形,用紅銅、硬鐵製作,鑄有星辰、禽類翅膀和花冠等圖形。

柯爾克孜族非常重視和喜愛裝飾馬具,他們在用粗細皮革製作的鞍麵、馬鞍帶、馬鞍繩、馬尾帶、‘馬胸帶、馬鐙帶、馬羈、韁繩、馬鞭以及套車用品上鑲嵌、鑄造和雕刻各種形象和圖案。尤其是在鞍麵上用鐵釘鐵扣和銅釘銅扣製作飛禽走獸、流雲卷風、流水漩渦、叢草花木等,或用細皮條製作方形、三角形、圓形、月牙形圖案。馬胸帶、馬尾帶、馬鐙帶和馬羈上用白銀或黃金鑲嵌、鑄造雄鷹、戟箭、星辰、樹葉、花冠等形狀,並係有環狀、三葉狀、花冠狀的銀製、鐵製穗條。富裕者還在鞍頭、馬羈鼻梁帶、馬鞍帶上鑲一顆紅寶石。柯爾克孜族馬具。馬鞍的製式有男女之別。男子用鳥頭式馬鞍,女子用直頭式馬鞍。馬鞍都用木頭製作,用駱駝皮、牛皮或馬皮等大畜的皮釘裸鞍。馬鞍帶為鑲有銀飾的,寬約10厘米的壓花馬皮帶,用於穩定馬背上的鞍子。馬肚帶用來穩固馬鞍上的褥墊。男用肚帶以犛牛毛絨搓撚的線縫製,寬約10厘米;女子用的帶子上半部為鑲有銀飾的馬皮革,其餘部分為加工的軟牛皮。男子的馬籠頭用加工後的柔軟野山羊或山羊皮條編製;女子所用的馬籠頭用寬約5厘米的雙層馬皮條縫製,鑲有銀飾。馬尾套的製作和裝飾與馬籠頭套的製作和裝飾相仿。馬胸套的一端係於馬鞍前部,避免馬爬坡時馬鞍滑落,其製作同馬籠頭套,男女有別。馬鐙也男女有別。男用寬大的長方形鐵鐙,踏麵呈長方形或菱形,馬鐙外表及踏麵刻有圖案;女用馬鐙則為小巧的方形或菱形銅鐙,鐙麵多為菱形,刻有花紋圖案,鐙子外表鏨花或鑲寶石。騎馬時,馬鐙下墊馬鞍墊,用黑色或藍色羊毛氈縫製而成,上麵貼一層耐磨的皮革。男子的大而厚,女子的小兒精巧。馬披蓋的兩側鑲有許多小銀飾,邊沿飾有皮穗。冬季男子的坐騎要蓋專用的馬披。賽馬則有繡花的專用馬披蓋。

柯爾克孜族俗話說:“男子漢若有足智多謀的伴侶、一匹奔馳若飛的駿馬和一支順手的馬鞭,就能無堅不摧,無往不勝”。可見,柯爾克孜族離不開馬鞭。馬鞭做工非常精細,鞭條用細皮條編製而成,鞭把多為硬紅柳條製作並包一層皮革,皮革上鑲嵌各種珠寶、金屬或用模戳壓製各種秀麗紋樣。在鞭把兩頭還係有狀似花柱的有色細皮條。根據柯爾克孜族的習慣,馬鞭要掛在氈房左角柵欄處,出門不用時,要把它插在腰帶上,不能隨便拋扔或踩踏。柯爾克孜族往往把馬鞭緊緊咬在嘴中,許願或發誓,以表示自己的真誠和最後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