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柯爾克孜族的精神文化(16)(3 / 3)

謎語

柯爾克孜族謎語語言準確精煉,在形式上是屬於韻文。它主要為了培養和測驗人們的智力和教育兒童而創造的民間文學形式,所反映的內容也多是與人們生活、生產密切相關。柯爾克孜族謎語多由兩個對稱和押韻的句子組成。如:

有翅不飛,

有尾不落,

無腿能走。(魚)

比馬高,

比狗低。(馬鞍)

冬天脫個精光,

夏天穿上厚衣裳。(樹)

白白的石頭圍成牆,

將紅牛在其中放。(牙和舌)。

一家十個親兄弟,

緊緊抱著一個杆。(蒜)

第三節民間造型藝術

柯爾克孜族以自己勤勞的雙手和聰明的智慧,在長期曆史的發展過程中,創造了半民族獨特的民間造型藝術。柯爾克孜族的民間造型藝術是柯爾克孜族民間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古至今,柯爾克孜族在民間繪畫、雕刻、手工刺繡和編織、木器製作、皮革工藝製作、金屬工藝加工等各類民間造型藝術方麵擁有深厚的傳統和很高的造詣。出自柯爾克孜族民間手工匠人、藝人、婦女等之手的手工藝品不僅製作精美形象動人,且曆史悠久、源遠流長。

古代柯爾克孜人的繪畫、雕刻等造形藝術不僅優美動人且曆史悠久。考古工作者從葉尼塞河上遊及南西伯利亞等古代柯爾克孜族生活的地區漢以前的古墓中發掘出來的一些織物和陶器上的獅頭人身像、有翼有角獅身人麵像、獅身鷹頭像等圖案和怪獸、人物、幾何圖案以及大量反映古代柯爾克孜遊牧、農耕生活的岩畫等是古柯爾克孜繪畫和雕刻藝術的代表作。這些作品形象生動.栩栩如生.特別是我國唐代柯爾克孜人加工的全屬器皿中的繪畫、浮雕等.充分表現廠古柯爾克孜人的藝術天才。

早在唐代,柯爾克孜族的祖先黠戛斯人已表現出了較高的繪畫、雕刻方麵的藝術才能。蒙蓋特的《蘇聯考古學》在寫到黠戛斯地區出土的金屬器皿的浮雕時稱:“金罐上刻著樹枝和花卉的浮雕,其中有怪梟啄魚圖。金盤上刻著飛禽和花卉。描寫狩獵情景的青銅雕刻極為優美:騎馬奔馳的騎士,轉身用弓箭射擊來襲的猛虎,幾隻雪豹、牡鹿和野豬正在騎士前逃走。”畫中的怪梟啄魚圖,是對母係時代女性崇拜的藝術再現和感情渲染。還有一種表現黠戛斯人雕刻繪畫藝術的便是立在墓葬前的石人。在阿合奇縣發現的黠戛斯石人像,濃眉大眼,線條細膩造型粗獷。在阿合奇縣黠戛斯墓葬中出土的金質飾件中,天馬行空的飛馬造型極其誇張,飛鷹捕鹿鑄件中的鷹羽加工技藝精巧。

前蘇聯考古學家蒙蓋特所著《蘇聯考古學》中記載,出土的柯爾克孜族人“金冠上刻著樹枝和花卉的浮雕,其間有怪梟喙魚圖。金盤上刻著飛禽和花卉。描寫狩獵情景的青銅雕刻極為優美:奇馬奔馳的騎手,轉身用弓箭射擊來襲的猛虎;幾隻雪豹、牝鹿和野豬正在騎士前逃脫。”41這說明柯爾克孜族祖先在繪畫、雕刻方麵已有了相當成熟的藝術才能。從這些屬於公元前一至三世紀或者更早的目的中出土的手工藝精美的氈毯上出現的花紋有怪獸,有人物,還有幾何圖形。

考古工作者還從漢以前的柯爾克孜族古墓中發掘出來的一些織物和陶器上的獅頭人身像、有翼有角獅身人麵像、獅身鷹頭像等圖案和怪獸、人物、幾何圖案以及大量反映古代柯爾克孜遊牧、農耕生活的岩畫等是古柯爾克孜繪畫和雕刻藝術的代表作。唐代柯爾克孜人加工的金屬器皿中的繪畫、浮雕等,表現了古柯爾克孜人的藝術天才。

從氈房的製作工藝上,我們也能看出柯爾克孜族古代工匠們的技能。他們在製作氈房時不僅考慮柯爾克孜氈房的舒適、方便和牢固,而且沒有忘記裝飾它。它的支撐木棒和頂部用圖案加以裝飾。為製作氈房各木製部件,先把專門準備的木料削、刨後加以圖案成型。頂部、底部木料正麵,支撐木棒刻有細長槽紋,民間工匠稱這些細長槽紋為“槽紋”圖案。“槽紋”圖案通過牙印的形式印在軟皮衣上。工匠們用軟皮縫製褲子,把要印圖案的部位折疊後印牙印。結果在軟皮表麵就產生圖案。像這樣的圖案在其它木製品表麵可以遇見。有時也能看到“槽紋”圖案自己的直線形狀變成曲線的情況。曲線圖案多出現在木碗、盆等。那麼,我們應該說明“槽紋”圖案在花氈子、繡花氈子中變成直線形狀。在此,不改變形狀,隻改變了稱呼,直線被稱作“水”圖案,曲線被稱作“山坡小路”圖案。

擀氈織毯,是柯爾克孜族婦女最主要的手工業工藝生產。史載:漢代堅昆人的手工業工藝已發展到了相當水平,而手工業工藝品中最精美的則是氈毯。氈毯的“花紋複雜,有怪獸、有人物、有幾何圖案”。現代柯爾克孜人的生活中,氈製品占主要地位,從住的氈房到鋪的氈子,從頭上的氈帽到腳下穿的氈筒氈靴,全部是氈製品,特別是柯爾克孜人的花氈子,馳名天山南北,深受各族群眾的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