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柯爾克孜族概況(6)(1 / 2)

當然,傳統的家庭教育也是一項不可或缺的內容。家庭教育的內容大致可以分為讓孩子受到傳統文化之文化知識的文化化教育,讓孩子通過實踐掌握基本技能的訓練化教育,讓孩子懂得文明做人的文明化教育以及懂得禮儀處事的道德化教育。所謂文明化,就是通過讓孩子與爺爺奶奶等傳統文化積澱深厚的老人以及父母的引導教育,逐漸積累傳統文化知識的過程。老人似乎又說不完的知識,孩子可以通過口頭說教,逐漸吸收,融會貫通,在與長輩的互動中潛移默化地傳承和習得無法在書本中學到的知識。在這樣的教育過程中,英雄史詩《瑪納斯》、民間故事、傳說、民革以及其他諸如部落譜係知識,民俗知識等民間文化知識不斷被孩子吸收,逐漸成為孩子日後的精神營養。古代英雄人物的事跡通過老人之口灌輸給孩子,使他們幼小的心靈得到淨化和滋潤。比如英雄瑪納斯堅忍不拔、無與倫比的精神氣質,英雄的妻子卡妮凱聰明智慧、堅貞不屈、心靈手巧、美麗賢惠的性格都會給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長輩們鼓勵和教育後代要像英雄瑪納斯和卡妮凱那樣,長大後成為對社會、對人民有用的人。所謂訓練化教育,就是長輩們帶著孩子一起勞動,在實踐中通過不斷地指點教孩子懂得和掌握更多的生活生產技能。比如說在柯爾克孜族社會男女分工不同,所以男孩子和女孩子學習的側重點就不一樣。男孩子從小就跟著長輩們放牧、騎馬、狩獵及耕田、收割、打場等技術。女孩子則會跟著母親或姐姐嫂嫂學習刺繡、製作花氈、擠奶、製作奶製品、家務等活計,逐漸成為母親的好幫手。日後會成為設計和繡製花氈、壁毯、枕頭、手巾等物品的高手而得到人們的讚揚。對於女孩子來說,這是一項必須掌握的技能。所謂文明化教育,就是要讓孩子從小養成講究衛生,節約糧食,保護環境的好習慣,懂得柯爾克孜族好的傳統習慣,懂得為人謙虛熱情,為日後做一個懂文明、講禮貌的人。不如說飯前飯後洗手,不隨地亂扔垃圾和大小便,保護草原,保護水源,對客人熱情招待等等。所謂道德化教育,就是從小懂得尊老愛幼的習慣以及其他各種生活美德,並懂得傳統禁忌等。比如,遇見長輩都要先熱情問候,仔細聆聽長輩的教誨,服從長輩,學會忍讓、富有同情心和愛心等等。大人們總會教育孩子要誠實守信,不幹壞事,多做好事,助人為樂等。這樣的道德倫理教育,使得柯爾克孜族孩子長大後都會行為規範,合乎法禮,不輕易犯忌。

柯爾克孜族是一注重教育的民族。家庭教育畢竟是一種啟蒙教育,孩子日後的培養還是要靠學校的教育。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新式的學校教育開始逐步在廣大柯爾克孜族草原山區得到普及。1933年底成立的“柯爾克孜族文化促進會”為推進柯爾克孜族民族教育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在這一時期,柯爾克孜柯文化促進會開始在喀什、烏什、烏恰、英吉沙、伽師、疏附、阿合奇等地建立一些新式學校,最多時達到13所。另外,喀什市還辦有柯爾克孜族小學,喀什師範學校設有柯爾克孜族班。小學分中心學校和分校兩種,有的是男女合校,有的是男女分校。學校的經費和學生書費等均由“柯文會”提供,入學的貧困學生每個月還可以得到生活補助。為了孤兒入學,“柯文會”還辦有一些孤兒學校,這些孤兒學校學生的衣食住行都有“柯文會”負責支付。柯爾克孜族的子弟被派到喀什、阿克蘇、烏魯木齊等地中學學習的人數也不斷增多,還有少數人到前蘇聯去留學。這一時期的民眾教育主要是為了掃盲,成人教育也是由“柯文會”負責組織。但是,無論如何,“柯文會”所取得成績畢竟有限,無法改變大部分柯爾克孜族徹底受教育的現實。有不少柯爾克孜族民眾仍然接受私塾經堂的宗教教育,閱讀和背誦宗教經典。1937年,“七七事變”後,新疆在抗日戰爭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顯得重要。前蘇聯支援我國抗日戰爭的物資主要通過新疆進入內地。中國共產黨為了加強在新疆的工作,把中央政治局委員鄧發派來,並在烏魯木齊成立了“八路軍駐新疆辦事處”,從而,來新疆的中共黨員日益增多。1938和1939年,中共中央委員陳潭秋和毛澤民、林基路等先後被派到新疆工作。新疆財政廳在毛澤民任廳長期間曾撥專款在柯爾克孜族地區創辦學校。到民國38年(1949年),境內的國立和文化促進會舉辦的小學達到40餘所,在小學生人數達到600餘人。應該說,新中國成立前,柯爾克孜族還沒有一所中等教育學校,初級教育就是當時最高的現代教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