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八章(3 / 3)

馬傑痛下決心,該到深刻反省和剖析自己、用實際行動去讓那根繃緊的皮筋鬆弛緩和了下來的時候了。

“十一”長假過後,劉穎要上省城開展業務,馬傑主動送她,直到列車從馬傑的視線中消失時,他才掉頭走出火車站。在列車駛向青山車站時,妻子含情脈脈地給他打手機說:“謝謝你送我。”馬傑覺得此刻他倆的心都被溫暖和幸福所包圍著。劉穎不在家,馬傑下了班就按時回家,精心給孩子做飯,督導學習,把家裏收拾得幹幹淨淨的;妻子劉穎的客戶打來電話找她,馬傑都耐心接待,把問題認真記下來,打電話將情況一一轉告她,並不忘問寒問暖,讓她工作起來再無後顧之憂。

禮拜天,妻子劉穎在馬傑和孩子的期盼中滿麵春風地回來了。當晚孩子上自習去了,馬傑約劉穎去了平時隻有大款、生意人、情人聚會的高檔茶樓。

茶樓的包間是日式的,很講究。字畫,淡色牆紙,富有古典氣息的別致小吊燈,還有音箱裏飄來的古箏曲《梁祝》,使馬傑、劉穎夫婦倆沉浸在輕鬆浪漫的世界裏。他們一邊品著茶,一邊相互情意綿綿地看著對方,憶往日崢嶸歲月,抒昔日脈脈情懷,追尋那激情燃燒的歲月……他們談初戀、談工作,談孩子。此時此刻他們都很默契,其實他們都很在乎對方。馬傑委婉地承認了自己的錯誤,並表示要從頭做起,當一個合格的丈夫和稱職的父親。“人生難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難覓”,他們敞開心扉,坦誠相待。獨特的環境空間,和諧融洽的氛圍,融化了封凍的冰川,使感情的沙漠澆灌了江河水。馬傑相信,展現在他們麵前的將是生機盎然的情感綠洲。

三年後,帝豪商廈因寧城商業競爭激烈,內部管理機製僵硬,設備設施老化陳舊,地理位置偏僻等諸多不利原因,經營舉步維艱,效益日落西山,慢慢失去了生存能力,最後不得不倒閉。樹倒猢猻散,馬傑心如刀絞,在家裏先後擺了幾桌宴席,與那些朝夕相處的員工吃餞行飯、喝散夥酒,含淚話別,每次客走席散時他都喝得翻江倒海。

馬傑閑來無事漸漸地他迷上了電腦。一次在網上,無意瀏覽到中外古錢幣大觀時,竟發現一種誕生在一九○○年的古錢鎳幣。仔細核對,它正是當年馬傑之父馬吉龍在天津碼頭為那位逃生的貴婦人搬行李物品時,得到的那枚錢幣模樣。馬傑一陣心喜,仔細查閱了有關資料,資料上說。

清朝光緒年間,倡導洋務運動的李鴻章等人提出改革大清帝國貨幣銀本位製的設想。在光緒皇帝的默許下,李鴻章委托聞名中外的英國伯明翰造幣。公司為清朝政府鑄造了數枚樣板鎳幣。當李鴻章將其中的三枚樣板鎳幣呈上光緒皇帝請其審視時,卻被垂簾聽政的慈禧太後一票否決。

但是,時過一個世紀之後,這幾枚當初不值一文的普通樣板鎳幣如今身價卻陡增了起來。到目前為止,我們國內僅發現了這種一枚五分麵值的樣板鎳幣,這種樣板鎳幣被英國錢幣學專家沃德·伍德稱之為“中國錢幣中鎳幣的鼻祖”,世界各國的錢幣收藏協會、收藏家獲悉我們國內發現了一枚這一絕版樣板鎳幣後,願出二百萬美元索購。

馬傑懷著興奮的心情,帶上那枚古錢幣北上首都,經專家鑒定正是那枚價值二百萬美元的鎳幣。專家勸他將那枚錢幣高價賣給他的古玩商朋友,價格是二百六十萬美元。馬傑激動之餘,不禁睹物思人,想起了祖輩們忍饑挨餓、苦難掙紮的艱辛歲月;想起了國家因落後受到列強欺淩而國將不國、民不聊生、任人奴役宰割的屈辱曆史。而今,黨和政府搞改革開放,使各民族人民有了清平安寧的新社會生活。馬傑感慨萬千,熱淚盈眶。他想,離開了祖國和政府,就沒有社會的安寧,自己縱使億萬富翁也不會有安寧的日子。財富雖使人腰硬底氣足,但也會帶來橫禍。馬傑坦然應對自己的飛來財富,他婉言謝絕了專家的好意,向他說明了自己的想法,他決定將這枚珍品獻給國家。

在專家的幫助下,馬傑與故宮博物院的顧副院長取得了聯係。顧院長電話邀請馬傑到故宮博物院院長辦公室,經過故宮專家再次鑒定,那枚硬幣確為稀世之寶,故宮博物院以二百萬美元收藏了這枚錢幣。

踏上回家的列車,馬傑毫無困意,一夜之間自己成了百萬富翁,錢往哪花?買小汽車?購洋房?找漂亮女人?不,人不能這樣隻顧貪圖享受、驕奢淫逸,沒有理想地活著。此時此刻,馬傑更多地想起帝豪的那些已各奔東西的兄弟姐妹,他們帶著一身的服務或管理技能,委身於各小私營業主為生存在熬煎;想起那一年四季還帶著妻子兒女在外打工的朋友韓二,沒有正當職業的孟四……馬傑有一種說不出的正義感和責任感,他有義務和勇氣去帶領他們繼續創業,去實現人生的價值,昂然闊步為建設和諧社會添磚加瓦。

黨中央已製定出第十一個五年計劃,國家建設的重點已矚目在“三農”上。世代農民將不再上交皇糧國稅,國家拿出一千五百億扶持農業、農村、農民的發展,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個人的命運前途應與國家的命運前途緊緊聯係在一起。

一張宏偉的藍圖很快躍然於馬傑的腦海——響應國家號召,到農村去,興辦社區醫院和鄉村文娛實業,與鄉政府聯合發展生態農業,搞立體養殖,進行農副產品深加工,走產供銷一條龍規模經營發展的路子。

不到半年時間,馬傑召回了帝豪已失散許久的許多員工和在外謀生的朋友,高薪讓他們在自己興辦的公司裏各盡其才。馬傑帶著心中的不滿足、不甘心,去追尋自己的夢,填補平生的缺憾,在希望的田野上開始了人生的又一次奮飛。

文學創作虛虛實實,如與生活中的人與事雷同巧合,請勿對號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