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七章(1 / 3)

已是淩晨三點多鍾,馬路兩旁的樹木在微風的吹拂下輕輕地搖曳著,趕路的大中型貨車鼓起了勁睜大了眼,馬達轟轟、汽笛嘶鳴從他倆身邊呼嘯而過。馬傑想人海茫茫,多少人為生計忙得不可開交,悠然自樂的自己偶然外出遊蕩一回卻惹出有口難辯的是非,真是無事生非,還是少酒少樂,沒事早早回家守老婆孩子的好。想到這,他下意識地向後看了一會,看有無可乘的車輛,好早點溜之大吉,逃脫這是非的圈子。但夜深人靜哪裏還有什麼車可坐,馬傑隻好向甘玲靠近一些,信馬由韁地朝回家的方向並排走著。馬傑心想,過往的司機肯定會想著他倆是一對夜不歸宿的情侶,這麼晚了還壓著馬路。

麵對尷尬的處境,甘玲羞愧得無地自容,馬傑卻有口難辯。馬傑隻好在心裏責怪甘瑩、建華生活不檢點,自己成好事,惹得甘玲反來怪罪自己。又一想,反正自己是明哲保身但求無過,別人的女人哪怕整天爛得提不起褲子與自己有何相幹。馬傑心裏是這樣想的,但嘴上卻不能說出來,處處時時地表示出一種大度。他勸甘玲不要放在心上,誰活誰的人,千萬別為此事耿耿於懷。

馬傑盡可能轉移話題,談甘玲這次到寧城生意上的事,問她去年見麵後是否再來過寧城,語無倫次,漫無邊際,不知不覺二人已走出了一公裏多。

涼風吹著,時過境遷。甘玲發泄了一通,氣消了一半,反過來安慰馬傑說:“現在的社會確實變了,我也不是那些呆板冥頑不化的人,但做什麼事都得有分寸,我知道我妹玩性大得很,如我自己看不見,愛怎麼玩怎麼玩去。今天這丟人現眼的事,你說讓你怎麼看我,在那種情況下,今天裏屋如果是別人說不定也會對我非禮的。你可能不知道,他們做那事後,你小解出去了一趟,那建華居然進來對我也動手動腳,分明把我也當成了他們那種人。你說氣人不氣人?”馬傑想多虧自己當時控製得好,不然甘玲會怎麼看自己,今後如何見大家。說到建華,馬傑開先覺得男人麼,都差不多。建華平時就膽大妄為敢想敢做,在酒精的作用下張狂一下也情有可原,但沒想到他明明把甘玲和自己安排到一塊,即使是演戲撮合也得讓過今晚,沒想到是個貪得無厭重色寡義之徒。想到這兒,他拉了甘玲一把,示意她跟上快點走。

這時身後射來了兩束低矮明亮的燈光,等車走近,一看是一輛空著進城的出租車,一招手車便停了下來。已是憔悴疲憊不堪的他倆像瞌睡遇上了枕頭,鑽了進去,出租車輕巧興奮地跑著,十來分鍾後開進了寧城鍾鼓樓靠東的拐彎處。馬傑問甘玲現在回家方便不?他建議甘玲到公司的招待所休息算了。甘玲說現在四點多了,小區門已上鎖,如果翻門進去父母定會責問自己。甘玲說上馬傑的公司現已是斜月四更,擔心上他單位會有閑言碎語,給馬傑造成不好的印象,決意乘火車回省城。兩人便商議幹脆在公司門口迎著廣場的燈光坐在大理石台階上聊天,直聊到拂曉的五點四十分,火車進站了兩人才分手。

杜靜的先生李朗那晚雖沒做什麼對不起嬌妻的事情,隻是間接充當了一回“王婆”的角色,但難免也“做賊心虛”,第二天一大早,便給當晚在場的朋友一一打電話編造謊言,逐個統一口徑,以免在精明的夫人麵前露了馬腳。馬傑飛快打住自己的思緒,夾菜的筷子似乎微微在抖動,大有煮酒論英雄中的曹操說出正在韜光養晦的劉備是當時英雄一般地驚愕。馬傑飛快調整自己的心態,若無其事地準備按照事先統一的口徑回答她,卻又裝作心不在焉,很坦然地“如實”告訴杜靜說:那天先在啤酒屋喝的酒,後又到帝豪打了一夜麻將,如此這般一通。

中秋節到了,上峰公司給每個分公司基層以上的管理者都置辦了節日禮物,發了獎金。大家都議論著今年帝豪的經濟緊張,可能沒有錢為員工辦福利了,個個都在觀望。馬傑想,沒錢照沒錢的辦。他找到總經理說:“一個客戶在帝豪有欠款,如果向對方討債,恐怕猴年馬月也沒有什麼希望。這個人是農村藥材收發的老板,他的公司有數百畝的藥材基地,除種植藥材外,還另辟數十畝果園。現在是金秋時節,正是瓜果飄香的時候,我們去摘拉他的蘋果估計沒有什麼問題,這樣既達到了清欠款的目的,又不占用公司的現金,順便又為職工辦了福利,東西雖少,可它是公司在節日前對大家的一點心意。總經理認為馬傑說的有理,便把為職工辦福利的事交給他和辦公室。

馬傑要好車,先將中秋月餅分好,又帶人到黃河以南的藥材基地摘拉蘋果。汽車穿過大街,翻過黃河大橋駛向香山腹地,一陣翻山越嶺之後便來到那客戶的藥材基地。隻見四合院式的磚房圈成一個大院甚是氣派。大門口掛著“寧城中草藥種植收發公司”的牌子,裏麵停著一輛過時的舊夏利轎車,那是公司老板跑業務用的。院內像麥場一樣堆著小山一樣的麻黃草、車前子等中草藥,料棚下碼放著幾十袋收好晾幹的藥材。寬敞的廠房廠院內設有加工車間、配料車間、烘幹車間、經理室、辦公室、財務室和廚房。門敞著,馬傑進去,裏麵沒人,他們停好車便來到門外找人。遠遠望去,大門東側的幾十米黃土地以外,滿眼是綠樹成蔭、果實累累的景致,陣陣秋風吹過送來縷縷的蘋果香,走近一看,沉甸甸的果子爬滿了枝頭,壓得枝幹挺不起身來,一派豐收的景象。馬傑心中讚歎莊主的事業規模,正是:“家居世外桃源中,人在春風得意時。”

觸景生情,睹物思人,回憶過去,再看現在,這怎能不讓馬傑欣慰又感到傷感。世態百千,芸芸眾生,相聚相散皆一緣字。

去年的此時,馬傑帶著他的員工來到這裏遊玩,那些來自寧城各地的姑娘們簇擁著她們的經理,一路談笑風生開心極了,她們說從上班到現在在其他單位工作時就沒組織過集體活動,這次耍得特別盡興,馬傑跟她們在一起也覺得身在花叢如沐春風。那些姑娘們嚷著要拉上馬傑在枝繁葉茂的碩果下合影留念,人麵桃花,馬傑以他攝影師的視角為她們選好背景,鎂光燈頻頻閃爍,使她們留下了風景如畫的田園風光片。如今看著這些熟悉的場景,想起她們個個早已出嫁,馬傑感慨萬千,又想起了“桃李明年能再發,明年閨中知有誰”,“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麵桃花相映紅,人麵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的詩句來。那天她們在風中歌舞,在桃中歡笑,之後馬傑又帶她們驅車向東十幾公裏,到另一個景點——靈塔寺去玩了玩。

去靈塔寺,乘中巴出縣城,跨新建黃河大橋東行至永康街口,向南步行三五分鍾,逢棗林、梨園,其間古木參天,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沿曲徑出果園,一紅磚碧瓦、古色古香的建築群映入眼簾,便是靈塔寺。

靈塔寺先塔後寺,俗稱小寺,起於唐,興於宋夏,毀於元,盛於明清。兵燹災禍,屢毀屢建。據民間傳說,唐貞觀年間,尉遲敬德任涇州道行軍總管受戒向佛和後來北上巡邊時上表“設哨以了敵,起塔以鎮何”,始名叫“哨塔”。後因建有關帝廟、觀音閣又名塔兒寺,唐中宗景龍元年起磚塔四層(後續塔至九層),山腰分建孤魂殿、山神廟、土地祠各一座,又名景龍祠。夜深人靜,靈塔寺有“鈴塔風鈴醉萬家”之說,故又稱“鈴塔寺”。曆史上靈塔寺因在明嘉靖四十年(1516年7月25日)和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10月14日)兩次塔鈴無風而響,準確言兆了地震信息,被當地老百姓稱“靈塔寺”。後時逢今天經濟發展的盛世,幾次續建,始成現在規模。

靈塔寺在寧城黃河以南很有名氣,是當地善男信女從事佛事活動的主要場所。每逢農曆七月十五日廟會,這裏香客如雲,遊人如織,寺內經聲朗朗,木魚當當,相對寺外的露天戲台,鑼鼓陣陣,絲竹聲聲,看大戲湊熱鬧者摩肩接踵,人山人海,此時,小商小販雲集,集市貿易與大型佛事活動融為一體,喜氣洋洋,熱鬧非凡。

靈塔寺依山傍勢,氣勢恢弘。主體建築在南山腳下,香房、齋房、大雄寶殿和新建的地藏寺、接引樓、藏經樓、小牌樓、天王殿、聖武樓、祠宇堂閣等附屬建築物對稱、陪襯,主次分明,地麵空間均得到合理利用,寺院方正,布局合理,結構緊湊而豪邁,佛像彩塑得栩栩如生,集中體現了寧城勞動人民文化藝術的智慧。

過齋房,沿曲徑盤旋十級而上,層層有景,斜徑信步,詩情畫意,盡在其中。登上極頂回首北望,近看棗林如海,層林盡染,梨花如雪,桃杏似霞,綠浪如潮。斜依花牆,極目遠眺,河分山川,林帶浩茫蒼翠,正是“門壁九霄仰步三天勝跡,階崇萬級俯臨千峰奇觀”。遠望縣城西北,黃河玉帶纏腰,長橋臥波,城區高樓林立,風光絢麗,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東觀林園河山,天工巧陳;雄渾錦繡,蒼翠一方,“風迷一水煙雨錦繡,耳醉兩山駝鈴鳥聲”,遊目騁懷,塞上美景盡收眼底。晨觀勝金日出,暮賞長河落日,心悟佛學真諦,身感羚羊鬆風。“南賞雲岩北品河,兩嶽秀色山河如畫,西看落照東觀月,一川煙草風月無邊。”

現在馬傑一邊組織摘蘋果、抬蘋果,一邊回憶著去年那美好快樂的一天,心想著她們已為人妻快為人母了,不知她們現在可好?

傍晚時分,馬傑組織大家給全體員工分發了節日的福利,這天是農曆八月十四,明天大家就可以過一個快樂的中秋節了。想到這兒,已累得腰酸背疼,但他卻覺得很舒心很滿意。

馬傑土生土長在寧城,他從小就知道農村孩子的艱辛,現在他身處經理崗位,並沒有蛻化變質,除正常的標準化管理,他常說員工掙的是血汗錢,不容易,員工犯錯誤總是多批評指正,講清為什麼按標準去做的來龍去脈,盡量少罰少考核。並在自己的權限範圍內想辦法多增加他們的收入,在生活工作上多體諒關心她們,全力保護他們的正當利益。

農忙季節,員工大都要請假回家幫家裏人插秧、收割、掰玉米,馬傑便將那些農村能用得著的勞保用品讓她們帶上;服務員有個頭痛腦熱的,他問寒問暖,把藥取來讓她們服用。有的服務員遇事向他借錢,他都毫不猶豫地借給她們,有的人用半年之久,他也從不主動向她們催要。

有的城裏人看不起鄉下人,動則以鄙夷的口氣說她們是農村人,或罵“傻帽老鄉”。馬傑從心眼裏瞧不起這些人,說他們沒素質。他經常給員工講,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百分之八九十的人是農村人口,即使是發達的東南沿海大城市,也是在明朝的時候才有了作坊式的手工業,產生了資本主義萌芽。這些直接做工的工人和一些達官貴人,他們的祖宗前幾代不也是農民嗎?就連國家總理那樣的大人物,也不以農為卑,他們在媒體、國人前還依然響亮地稱:“我是農民的兒子。”馬傑說,一個並不發達的國家,哪裏有什麼真正意義上的工人。他諷刺那些短見者是“剛生出青蛙的四條腿,就矢口否認自己曾有過蝌蚪的尾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