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滑炒技法及菜例
滑炒的方法
所謂滑炒,是將經過上漿的小型原料,先投入溫油鍋中滑散至熟呈白色時,倒入漏勺內瀝油,再用少量油在旺火上急速翻炒,最後對入味汁或勾水粉芡成菜的方法。
滑炒菜的特點
用這種方法製成的菜肴特點是:色調素雅亮麗,口感滑嫩柔軟,味道鮮美濃香。常見的菜例有腰果魚丁、銀芽裏脊絲、鬆仁魚米、青豆蝦仁、滑炒鴨肉片、滑炒蝦片、滑炒雞絲、青椒裏脊絲、雙冬雞雜、滑炒蝦絲、滑炒銀絲長魚、滑炒鯧魚片等。
為使滑炒菜達到所要求的顏色,必須注意以下幾個環節:
1.原料選擇
用於滑炒菜的原料有一定的講究,其主料適宜選用質地鮮嫩的動物性原料,如雞脯肉、鮮魚肉、蝦仁、豬瘦肉、兔腿肉、鴿脯肉等。要求色澤鮮亮、潔淨,柔軟且富有彈性,無淤血、斑點、無骨、無異味。配料要選用色澤鮮亮、脆嫩爽口的竹筍、銀芽、木耳、香菇、黃瓜、尖椒、柿子椒等。
2.刀工處理
滑炒菜對原料加工成形的要求較高,必須用去皮、拆骨、剝殼的淨料,並加工成薄片、絲、條、丁、粒或直接用小型的整料(如蝦仁之類)。刀工處理必須做到粗細均勻、薄厚一致、長短相等、大小適宜,且無藕斷絲連之現象,以確保成菜的形態美觀。值得注意的是,配料的改刀務必小於主料,以便突出主料,否則會喧賓奪主。
3.醃漬入味
這是製作滑炒菜肴的步驟之一,目的是使原料在加熱前就具有一定的基本味道,並初步解除原料的不良氣味。方法是將改刀後的原料放入碗中,加適量料酒、蔥薑汁、精鹽、味精拌勻,醃漬5分鍾左右。值得注意的是:調味品的用量和醃漬時間要適度。否則,會使主料失去本身的鮮味,從而喪失滑炒菜應有的特點。
4.調蛋白漿
蛋清放入碗中,先用筷子攪打,再加入精鹽、味精、濕澱粉或幹澱粉,調勻成蛋白漿。調漿時切忌將漿攪上勁,否則會使漿不易掛在原料表麵。漿中也不能存有粉粒,因粉粒會附在原料表麵,當原料入油滑製時,便會造成脫漿,影響成菜質量。另外,加入的澱粉要適量,如太多則吃不出主料的鮮嫩;太少又使主料幹癟不飽滿,失去營養成分。
5.原料上漿
將醃漬入味的原料放入調好的蛋白漿內,用手輕輕抓拌均勻,然後加入少許食用油(500克主料加油25克),使原料在滑油時易分散。抓拌時動作宜輕、慢,勿使主料斷碎。特別一提的是:含水分較多的原料(如鮮貝、魚片等)上漿後應在調至0℃的冰箱中置放5~10分鍾,讓其吸收水分,使漿與主料牢牢地粘結在一起,避免主料滑油時發生脫漿。
6.漿料滑油
淨鍋上火燒熱,用少許油滑鍋後,再加入適量的油燒到三至五成熱,下入漿好的主料,用手勺輕輕滑散至熟並呈白色時撈出;入配料滑一下,倒入漏勺內瀝油。滑油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將炒鍋洗淨、燒熱,用油滑鍋後再加油進行烹製。否則,原料下入後易粘鍋底,出現黑色斑點,影響菜肴色澤。
2)製作滑炒菜用的油,以化豬油、精煉油、色拉油為最佳;未用過的植物油一定要事先燒透,否則會影響菜肴的香氣,甚至會產生大量的泡沫溢出鍋外,造成燙傷或失火事故。
3)掌握油溫至關重要。原料投入油鍋後,油溫應始終保持在三成熱以上、五成熱以下。因為低於三成熟的油溫,會使原料脫漿,失去上漿的意義,同時也會使油渾濁;而高於五成熱的油溫,則會使主料粘在一起或使原料表麵變得脆硬,致使原料失去柔軟、鮮嫩的特點。
4)配料滑油至剛斷生即可,時間不可太長,長了會影響菜肴的色澤和口感。
7.回勺成菜
鍋留底油上火燒熱,下蔥、薑、蒜熗鍋後,兌入鮮湯、精鹽、味精、白糖燒沸,用濕澱粉汁勾芡,倒入滑油的主料和配料,顛翻均勻,淋明油推勻,即可裝盤。此過程要注意以下幾點:
1)操作迅速,翻勺自如,一氣嗬成。
2)鹵汁不能過稠或過稀,否則,達不到滑炒菜肴的質量要求。
3)翻勺次數不可太多,以鹵汁緊裹原料即可。
4)尾油的加入要適量。
以上所述隻是製作滑炒菜的基本環節和技法,在具體操作時可靈活掌握。例如:可運用多種調味料如沙茶醬、辣椒醬、蠔油等製成不同風味的滑炒菜;配料也可不滑油,如采用焯水或煸炒的方法;回勺成菜時也可采用兌汁芡的方法,即將某道菜所用調料、湯汁、粉汁事先在碗中兌製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