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0月15日,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在中國的西北部。上午9時整,中國“神舟”5號載人飛船首次發射成功,中國第一位航天員進入太空,進行了21小時的太空飛行,中國人千百年的飛天夢想成了現實。這標誌著中國航空航天技術的飛速發展,標誌著中國進入了太空新時代。中國已邁人世界三大宇宙強國的行列,成為具備載人航天能力的第三個國家,與原蘇聯、美國的載人航天活動相隔40年。
我國進行載人航天研究是在20世紀70年代。在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上天後,我國就開始了載人航天的研究,當時將飛船命名為“曙光一號”。但由於條件不成熟,這個計劃被迫擱淺。80年代後,隨著我國空間技術的快速發展,已具備了各種衛星的研製和發射能力。中國現代宇航科技的基礎是當年的“兩彈一星”。“兩彈一星”是指1964.年爆炸的原子彈、1966年製成的第一顆導彈和1970年成功發射的人造衛星,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衛星回收技術的國家。可由於航天飛機的研製投入大、風險大、技術難度高、效益周期也較長,對它的研究也就特別謹慎。1992年1月,中國政府批準實施載人航天工程,並命名為“921工程”。9月,中國正式啟動這一工程,並選拔了預備航天員。這是中國航天史上迄今為止規模最大、係統最複雜、技術難度最高的工程。“921工程”計劃發射6個太空船,即“神舟”一號至“神舟”六號,並實現太空船的安全載人和返回。中國自主攻克了載人航天的一係列難題,特別是衛星回收技術和性能可靠的大推力火箭。我國的“長征”二號F型火箭是以發射飛船為主要任務的運載火箭,1 992年開始研製,1999年首發成功。這是中國火箭家族中最重、最長的成員,它采用55項新技術,是中國航天史上技術最複雜和可靠性安全性指標最高的火箭。1999年,中國自主研製的第一艘試驗飛船“神舟”一號發射成功。2001年,“神舟”二號無人飛船環繞地球1 0 8圈後返回。2002年,“神舟”三號無人飛船成功發射並順利返回。這是中國發射的第一艘完全處於載人狀態的無人飛船。同年12月,“神舟”四號無人飛船起航。這是“神舟”飛船在無人狀態下考核最全麵的一次飛行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