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辰與楊雪霽分左右席入座。楊辰居左,楊雪霽在右。楊立長袍博帶,舉杯而立,高聲道;“各位宗親。長寧公主與楊駙馬之事,某甚感痛心。想必諸位也是一樣。今日家人齊聚,盡可撫今追昔,一敘緬懷之情。”
眾人紛紛感歎。幾位宗族長者居於上席,也都是搖頭歎息。
“請問昭儀。”堂下突然有人說了話,“公主和駙馬謀反之事是否屬實?還是太平公主故意捏造的罪名?”
楊辰一怔,沒想到還有這麼不上道的人,大庭廣眾之下問出這種糊塗問題。她抬眸往去,隻見那人並無朝服在身,一身青袍,書生打扮。楊辰微微一笑,道:“你以為呢?”
那人一時張口結舌,說不出話來。
楊辰高聲說道:“長寧公主和楊慎交的謀反之罪經三司會審,確信無疑。他們雖然是我楊氏宗親,卻也是李唐天下的罪人。宗室事小,天下事大,諸位盡可以緬懷追思,可若是想為他們鳴冤翻案,恐怕沾上同黨的嫌疑。”
楊辰掃視堂下,眾人屏氣凝神,靜靜看著她。
“今日請諸位前來,一是緬懷公主和駙馬,二來也是借他們的事,給諸位提個醒。”她微微一頓,轉向楊雪霽,躬身說道:“公主,奴就同宗親們直說了吧。”
楊雪霽輕紗覆麵,沉默地點了點頭。
這樣一來,眾人的心就都懸了起來,互相遞個眼色:恐怕有大事。
楊辰未曾開口,先歎了口氣,這才說道:“其實在中宗駕崩之前,長寧公主曾背棄韋氏,去投奔了太平公主。”
此話一出,堂下頓時一片嗡嗡低語的聲音。楊辰停了下來,直到殿內再次恢複安靜。
“太平公主當時信了她,可她轉而又投奔了當時的臨淄王李隆基,參與其謀反。”楊辰說道,“太平公主得知此事,震怒非常,這件事同時也讓公主對我們楊家有了猜忌。”
楊辰舉目四望,說道:“在座各位宗親,有在朝堂摸爬滾打了多年的前輩,有剛剛步入朝堂的後生,也有尚未參加科舉,準備入朝的晚輩。諸位應該清楚宗族的力量。你我都是弘農楊氏,一人犯罪,眾人連坐,一人得勢,眾人榮升。楊氏想要在朝堂立足,須得合成一力才行。”
堂下又是一陣低語。眾人紛紛點頭。
“姑母所言甚是。”楊學宗低頭道。
眾人一看,皆低頭道:“是。”
楊立一直在旁邊一杯一杯喝酒,此時已有些微醺,高聲道:“咱們開席吧。”
侍者捧上酒菜,大殿內的氣氛瞬間鬆快許多。楊學宗端著酒杯來到楊辰麵前敬酒。殿內有人低聲議論:
“你瞧,楊禦史似乎和昭儀走得很近。”
“你才知道?當初在長寧公主府的時候昭儀便對他多有信任。這不,一上位就給他封了禦史大夫。”
“長寧公主一案,最早也是楊禦史舉發的。不會是昭儀的授意吧?”
“說不準。眼下這位昭儀娘娘極為得寵,犯不著用這事向太平公主邀功吧?”
“昭儀得寵倒是真的。還有那位楊公主,我看昭儀對她甚是恭敬。”
“楊駙馬也好,楊昭儀也好,都是咱們楊氏宗親。你我隻要在外朝保著昭儀不倒,那內朝不就有了說話的人了麼?”
“有理有理。保不準也能像楊禦史一樣,連升三級。”
這邊,楊學宗正和低聲和楊辰說話。
“涉案官員甚眾,所謂法不責眾,這判起來可難啊。姑母,您說要不要上個折子,請太平公主從輕發落?”
“你該怎麼判就怎麼判。”楊辰低聲說道,“太平公主那邊我已經去探過口風了,你就是都殺了也不要緊。關鍵是,稽查的贓物可一樣都不能少。”
“侄兒明白,”楊學宗道,“那我就放心去判了?”
楊辰點了點頭。
“對了,”楊學宗道,“昨日提審馮越,又揪出了一個叫馬正的。他是武後朝的進士,宋璟門生。要不要把宋璟也帶出來?”
楊辰蹙眉,道:“先別聲張,把那卷宗送到我那兒去。”
楊學宗低頭:“是。”
宴會直到晚間方才結束。楊辰和楊雪霽在眾人簇擁下登上馬車。一入車廂內,楊雪霽便止不住哈哈大笑起來,道:“楊姐姐,你可真厲害。瞧你把那幫人唬的。”
“你也不錯啊。”楊辰含笑道。
“你問我的時候我差點沒反應過來。”楊雪霽笑著說道,“你說聚攬楊氏,就這樣就行了嗎?”
楊辰淡淡一笑:“這隻是第一步。”(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com)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