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8章 勾踐身陷虎穴(1 / 3)

吳王闔閭死後,太子夫差正式繼承王位。

這時的吳國依然強大,槜李一戰雖然敗北,但吳軍的軍事力量仍然十分強大。闔閭為夫差遺留下的雄厚資本包括一支能征善戰的部隊,以及一大批非常優秀的軍事將領,這使得吳國的霸業並未因此而凋零。

上台伊始,夫差還是勵精圖治的,他立誌要為父親報仇雪恨。

從春秋的曆史,可以看到這個時代複仇觀念是很強的。特別是南方的楚、吳和越這些國家,保留了更多遠古時代的精神傳統。為了表示父仇不共戴天,夫差想了一個激勵的辦法。每天他派人站在院子裏,每當從院子經過時,這個人便對他大喝道:“夫差!你忘了越王殺害你父王了嗎?”注意哦,這裏不是稱呼他“大王”,而是直呼其名。夫差每次都以恭敬嚴肅的態度回答說:“我不敢忘。”就這樣,夫差時時不忘提醒自己。整整兩年的時間,他養精蓄銳。目的就是一舉擊滅越國,以報父仇。

夫差的表現,顯然令伍子胥等一大批老臣感到由衷的欣慰,大家都覺得吳國還是有希望的。上下一心,同仇敵愾,準備一雪恥辱。

經過兩年的準備,夫差認為伐越的時機成熟了。

公元前494年,吳王夫差率領精兵殺入越國。越王勾踐對吳軍的入侵早有準備,在此之前他就曾想先發製人。為此日夜勤練兵馬,所以夫差要打敗勾踐也不是易事。

剛開始時,夫差覺得很不順心,有點倒黴。天公不作美,狂風大作。吳國的戰車被風刮倒了,繩子斷了。馬匹驚慌失措,四處亂跑。有些騎兵便躍上馬背,要製服這些瘋馬,卻被無情地掀翻在地,活活地摔死。整個吳軍亂得像一鍋粥。渡河的船隻也被狂風吹了個稀巴爛,小一點的船隻被巨浪吞沒沉入江底;大的船隻被卷到岸上。

這些都令夫差心煩意亂,軍隊的士氣也很低落。抵達槜李時,這裏就是當年吳王闔閭打敗仗之處,吳軍上下更有一種恐慌感。這時越國兵團發起衝鋒,吳國人初戰不利。身心疲憊的夫差趴倒在營帳中,一會兒工夫便睡著了。突然間,隻聽得他大叫一聲,聲音充滿了恐懼。左右大驚,夫差喊道:“快去叫伍子胥來!”

伍子胥進來後,夫差抓住他的手,氣喘籲籲地說:“我剛才做了個夢,夢到井水滿了,好多水溢出來。越王跟我在搶一把掃帚,還要拿著掃帚打我。我看我們大概是要遭殃了吧,還是趕緊班師回國吧。”說到這裏時,突然聽到對麵越國兵營中發出陣陣的叫喊聲,夫差更嚇壞了,以為越國人要進攻了。

其實夫差這是心病,因為以吳王闔閭之強,尚且敗在勾踐手下。夫差潛意識中有點怕打敗仗,越怕就越心虛,所以才做了這麼個夢。

伍子胥心裏明白,大敵當前,統帥要是有這種消極的心態,那一定是打不了勝仗的,他得扭轉夫差的消極想法。伍子胥文武雙全,不僅打仗厲害,對經典也深有研究。他便對夫差說:“您不必擔心,您這個夢啊,說明越國必敗。您夢到井水溢出來,這說明水多。吳國在北,從五行上說,屬水;越國在南,屬火,水可以克火,您還擔心什麼呢?再說說這個掃帚,就是彗星啊(掃帚星)。以前周武王討伐商紂時,彗星出現了。周便取代了商,進入一個興盛期。現在您得趕緊下令出擊越軍,那麼越國必定遭殃,而吳國將興盛矣。”

這一番話,其實也是伍子胥急中生智,編出來忽悠吳王夫差的。夫差有心病,得以心藥來治。給伍子胥這麼一說,夫差的慌張情緒漸漸消除了。原來這個夢不是噩夢,而是吉夢啊。那好吧,既然吉利,就跟越國決一死戰吧。

在伍子胥的指揮下,吳軍開始反擊了,並且很快便體現出其強大的戰鬥力。越軍擋不住,敗走了。緊接著吳越兩軍在夫椒(今浙江紹興北)展開大戰,這一仗,越國軍隊大敗。

夫椒失守後,越國的都城危在旦夕了。

勾踐心裏盤算一下,越都肯定是保不住了。與其死守,不如先保全實力,爭取與吳國談和。勾踐率五千名甲士,上了會稽山打遊擊。一邊繼續頑抗,一邊派人聯絡吳國實力派權臣伯嚭,試圖與吳國媾和。

按道理說,勾踐是夫差的殺父仇人,不共戴天,這種血海深仇怎麼能化解呢?可是勾踐的謀士文種卻不這樣認為,他看清了吳王夫差的本質:“細誣而寡智,信讒諛而遠士,希須臾之名而不顧後患。”就是說夫差這個人,愛麵子,耳根子軟,喜歡聽別人讒諛拍馬。沒什麼大智慧,沽名釣譽,沒有長遠的目光。這些弱點的存在,就使得談和存在可能。當然這需要有一個能讒諛拍馬的人去遊說夫差,誰呢?文種認為可以從伯嚭下手。

伯嚭與伍子胥和孫武並列為吳王闔閭麾下三大謀臣,我們前麵說過,他是楚國大夫伯州犁的孫子。跟伍子胥一樣,也是因為受迫害而逃往吳國的。正因為命運相似,所以伍子胥在吳王闔閭麵前大力舉薦伯嚭,這才使得他開始平步青雲。伯嚭有些才華,他見多識廣,口才特別好,有過目不忘的本領。在闔閭伐楚一役中,他的貢獻很大,戰後被任命為太宰。自從吳王闔閭死後,伯嚭便野心勃勃,開始排斥伍子胥。並依靠他三寸不爛之舌,在吳王夫差麵前又是拍馬又是討好,以鞏固自己的權勢,故而夫差對他特別信任。

文種悄悄前去見伯嚭,當然少不了重重地賄賂一下。得人錢財,給人消災嘛,伯嚭便跑去跟吳王夫差說:“大王現在攻破越都了,勾踐那小子完蛋了。躲到山裏去了,現在想跟我們媾和。”夫差一聽,這哪行呢?他是殺父仇人啊。伯嚭又說了:“對啊,正因為是殺父仇人,要是一刀宰了,那有什麼意思呢?不如同意他求和,但要求他到吳國去,給大王您做牛做馬。好好羞辱他一番,這豈不痛快嗎?”

夫差一聽,心裏好高興。對,要一刀殺了豈不是便宜這家夥了。我得讓天下人瞧瞧,讓這個曾不可一世的勾踐為我牽馬,為奴為仆。這麼一來,天下諸侯都要在我腳下戰栗了。

吳王夫差同意了,條件就是勾踐必須要離開越國,到吳王宮當苦役。